第5版:书香中国

所有人心中的“焰火”

□陈 香

《焰火》还是李东华熟悉的成长小说的题材,但却完成了她对自己的突破,更是对成长小说的主题拓展和叙事可能的突破。少年时期,困惑和渴望、恐慌与顿悟并行的心路历程,成为充满了悖论和张力的人生阶段,为创作开辟了意味深长的审美空间。诚然,《焰火》写的还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成长的隐秘和故事,个体自我价值的追寻与建构,难以言表的复杂的心灵成长,然而,却呈现出了一种宏大的格局,和直指人性深处的探寻,展现的不仅仅是少女的迷茫和成长,而是命运无常所带来的悲怆感、无常感,美好毁灭所带来的巨大的悲剧感和人生面对无常命运时,可以生长和保持的高贵的风度。所以,正如我们无法用“成长小说”为《草房子》命名一样,“成长小说”也无法为《焰火》命名。

这部作品是一部灵魂的自白书。那种巨大的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灼伤自己的难以言说的情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每个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有的一种情感——嫉妒。很少在成长小说中,看到作家对这种深入骨髓的人性进行如此深刻不保留的袒露,赤裸裸的解剖,因为作家都害怕读者的对号入座,而这种巨大的隐秘的情感,我相信每个人的成长阶段都经历过。也许,每一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个哈娜的存在,而从心理意义上跨越“哈娜”,认识个体和人生的局限和不足,则成为成长路途中必须要完成的课程。作家以一部少年版的《忏悔录》,发出了对每一个人的灵魂之问。我为这种勇气而心折。

作品在语言和结构上所呈现的魔力,是作家对儿童文学领域成长小说题材的一种尝试和推进。

看似线性推进的时间叙事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流动的轮廓的线索,形成了作品的复调结构,情感与时间构成了一种复调的双线结构,甚至指引了时间的跳跃、展开或延宕,由此,作品在对个体灵魂的自我敲打和自我叩问中完成了对自我的发现、自我的拯救和个体成长意义上的求索。故事情节不断与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交织,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双线交织,故事由此延宕不息,张力十足。文字低缓而隽永,清丽而陌生,是一种叙事,更是一种倾诉,是一种对情感的深度触摸。

语言的丰富隐喻和层次,成为密密编织、倾泻而下的语流,“多年以后”等类似的表达构成了文本的叙事结构之一,这是现代性的叙事技巧在儿童文学文本中的创新运用。关于时间和命运的表达,确实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中是稀缺的,包括在李东华之前的创作中也没有这么深的触及。这种表达拉长了作品的纵深感,带来了关于命运无常的体认感。这种叙述的延宕,时间节奏的自由起落,使叙事的空间开始了膨大和扩张,有了细密的层次和今昔交织的感受。由此,作品展示出了一种李东华作品之前不曾出现的苍凉感和无常感。

当然,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坚持就要以美与善为旨归的叙事伦理,坚持恒定的真理,和那些植根在个体深处的价值关怀。生命无常,哈娜却像天使一般高贵对待这命运之手,甚至把所有不好的事都当做他人的善意。而她的同学继续在她身上获得精神成长的力量,在度过挣扎期、惶惑期后,“我”和沈振宇等平安度过了自己分裂的青春期,度过了心理上的惶惑,完成了成长。

“我于其中发现了小说的另一个空间,广阔的,具有新鲜刺激的质地,就像一道豁口,隐隐露出暧昧的光亮,然而光亮是我熟悉的,也让我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这句话,是对《焰火》的最好注脚。

2019-06-14 □陈 香 1 1 文艺报 content49997.html 1 所有人心中的“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