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即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部分。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 资源丰富,历史厚重,承东启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为独具特色的江西民间歌谣提供了丰厚土壤。江西歌谣绝大多数是以反映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习俗、礼仪和农村青年男女爱情为内容,农耕文化特色较浓。吴头楚尾,吴文化和楚文化都对江西地区有影响,江西的民间歌谣也受到吴歌、西曲的影响。从历史角度看,随着中原文化南移,中原文化、语言、习俗,与当地文化、语言、习俗相融合,从而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山歌。
以高度的历史担当重视歌谣卷编纂工作。2018年7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江西省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江西省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办公室成立。省文联党组书记郑翔任领导小组组长,省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叶青任领导小组副组长。2018年7月31日,江西省文联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江西卷工作的通知》,同时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江西卷》专家委员会与江西歌谣卷编委会, 2018年8月28日,在南昌召开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江西卷”编纂工作推进会暨专题培训。大系出版工程江西省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歌谣卷编委会编委及各设区市主要编纂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叶青指出,组织实施大系出版工程江西卷是当前头等大事,要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要把该项工作列入当地文联的议事日程,争取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编纂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和联络协调,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民间歌谣江西卷的编纂工作。
精心梳理江西各地丰富多彩的歌谣。2018年8月起,各设区市文联、民协承担此项工作,相继成立了歌谣编委会,并举办了培训班,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赣州、抚州、九江、吉安等地市编委们日夜奋战,在认真梳理“三套集成”和民间文艺家个人成果基础上,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新歌谣,并附有对所涉风俗的简要介绍,对于典型性的歌谣和歌曲附加图片,对重要传承人附有小传。先后荣获多项荣誉、年逾70岁的老民间文艺家陈留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编纂任务,他一边照顾病重的妻子,辛勤搜集整理了将近5万字的歌谣。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肖艳平主动承担了赣南代表性民歌的筛选和录入工作。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钟俊昆担任了赣州民间歌谣的初审工作。笔者受省民协委托担任本卷的执行主编,由于各地市提供的歌谣数量不均衡,有的地市存在分类不清,未标明歌谣所属地,未标明调查人和演唱者姓名,没有注解等问题,给全省编纂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笔者与省民协主席李小军一道,通过多方联系,让相关地市补充了一些重要资料,使得文本体例上相对完善,内容更加鲜活。
气贯长虹的江西歌谣具有独特价值。“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 ,真实是江西民间歌谣的一大特色。这既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也是人民心声的真实写照。山歌《农民苦》《农民怨》《穷人身上两把刀》和《长工歌》等都真实反映了解放前农民的苦难。真实还体现在爱情歌谣表达出的情真意切。在情歌中,青年男女用山歌互吐爱慕真情,如南康山歌《标致老妹双打双》《恋妹莫要存假意》《两人黄花对黄花》;南昌山歌《荷花爱藕藕爱莲》;瑞昌山歌《哥妹相爱一条心》;永新山歌《撩开桐叶看桐花》等。大量的情歌散发着诱人的山花之香,传递着淳朴、诚挚、善良、美好的真情。
由于不少江西歌谣将“仁、义、礼、智、信”和人伦之爱的基本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有专家把江西歌谣比作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库。如赣南的《怀胎歌》是献给母亲的歌,歌颂母亲的伟大、母亲的挚爱、母亲的无私,倡导人们热爱母亲。歌颂革命信仰的赣南歌谣《灯火不算亮》:“灯火不算亮,太阳照亮堂,爷娘虽然亲,不如共产党。”再如兴国山歌:“打铁唔怕火星烧,革命唔怕杀人刀,斩了头来还有颈,斩了颈来还有腰。就是全身都斩断,杀人墩上飚三飚,飚向敌人咬一口,冲天怒气恨难消。”表达了革命到底的坚强意志。江西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热爱,在歌谣中比比皆是。
江西民间歌谣,以其丰富的滋养影响了一代代人,发挥着精神凝聚与集体认同的民俗功能,像山间、崖畔的杜鹃花,深情而浪漫,质朴而芬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愿以江西歌谣为代表的璀璨的优秀民间文化,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写好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