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副刊

行走的创作

□翟泰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同时迎来了中国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70年前,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今天,参加黄传会、舟欲行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海军》首发式,毛泽东的宣告声响在耳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23”海上检阅人民海军时那波澜壮阔的画面,仍然一次次在我眼前浮现,海军航母编队、多舰种编队、潜艇编队、航空兵编队,势如破竹、战无不胜……

黄传会、舟欲行是报告文学界的姣姣者。20世纪90年代,参加中国作协组织中青年作家座谈会,我便十分钦佩并赞赏黄传会奔走于贫困山区,探访贫苦孩子,为失学儿童求学难而呐喊。写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中国“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等忧患之作。后来,他又走近农民工,为农民工艰苦奉献而讴歌,也为农民工进城遇到困难而呐喊,为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而呼吁。写出了《我的课桌在哪里》《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等优秀作品。

黄传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紧追时代,贴近生活,有温度、有硬度、有高度。充满忧患意识,却又不让人悲观失望。

黄传会、舟欲行都是“老海军”,一身蓝军装,几多大海情。他们曾以十年之力,创作了《中国海军三部曲》:《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雄风——中国人民海军纪实》,百万字皇皇巨著,记述中国海军百年历史。

70年惊涛骇浪,70年砥砺奋斗。在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年之际,黄传会、舟欲行奉献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海军》,这是目前国内惟一一部完整书写人民海军70年历史的文学长卷。百场战斗凸显百余人物,百折不挠历尽百番曲折、百般求索穿越百度沧桑。

读《中国海军》,读到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难卓绝和气贯长虹;读《中国海军》,感受到了两位作家的殷殷情怀。

今年初夏,黄传会还向读者奉献了《大国行动——中国海军也门撤侨》。它全景式地再现了2015年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的全过程。这是海军、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武装撤侨,振军威、显国威。作品格调高雅、情怀壮烈,引人入胜。

黄传会诸多报告文学作品,都在求索报告文学的新写法、新境界。报告如何“报”,文学如何“文”,二者融合点在何处?这些确是当今“报告文学”的普遍性问题,大家都在探索。

黄传会认为报告文学是“走”出来的文学,报告文学应该怎么走?走向何方?

四十年如一日,黄传会一直在“走”中,上下求索;在“走”中,不断开拓;在“走”中,不断探索、创新。

黄传会的数百万字作品,都是在“走”中创作出来的。他的“走”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生活给予他丰厚的素材,人民引领他写作的方向。他的每一篇作品文字朴实而精练,少有气吞山河的论道,却有细腻感人的描绘,动人心弦,让文学诗韵在报告与文学中合为一体。他注重“报告”的文采,精心结构,让“报告”在动人的情节中展示文学情怀,他善于描摹人物,寻觅真实故事,在报告中见人物内心世界,见人性的瑰丽。

“走”在这里是一个哲学的慨念。报告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火热而兴盛地发展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发展进入快节奏,故以快速反映时代生活为己任的报告文学成为时代的产物。黄传会40年“行走”和上下求索的体验告诉我们,在文学的韵律里,人物心灵美是内心世界的美,而“报告”文学的真实美,是人物的外在世界美和外在真实的客体美,转化为作家内心的主观审美,真实而不虚构地讲出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抒发快时代的诗韵。这就是报告文学审美创新发展的过程。

2019-09-04 □翟泰丰 1 1 文艺报 content51374.html 1 行走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