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专刊

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王树增

5年前,我受邀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历史地位、现实意义、继承传统以及文艺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讲话不但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将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产生久远的历史性影响。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重温讲话精神,依旧感到有巨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5年来中国文学的实践证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而“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事业之所以取得了丰硕成果,正是因为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极大地提高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阐述,给予我极大的激励,参加完座谈会后,我以更加饱满的热忱投入我的中国革命战争史系列的最后一部《抗日战争》的写作。我以全景式宏大叙事,为当代中国读者书写这样一种精神: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饱受屈辱,但这个民族从来没有向任何入侵者低下头颅。大风起兮,壮士出征,英雄的鲜血浸染了田畴旷野,不死的英灵固守着江河山川。抗日战争史将用中华民族的胜利,书写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只要这种精神和力量代代相传,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抗日战争》(三卷本)于2016年出版后,立即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当年的销售量即突破80万册,被评论界认为是一部“王树增非虚构类文学写作的登顶之作”。

5年来中国文学的实践证明:民族发展所依靠的精神正能量,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刻、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爱国主义从何而来?只能从本民族的奋斗史和英雄史中来,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革命实践中来。这一实践,不但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也从再造中华民族的政治信仰上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我从事文学创作近40年,所创作的作品虽然多数是对历史的书写,但创作的动因无不源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探寻,源于对中国革命独特历史命运中信仰和意志的塑造,力图让今天的读者在我的著述中因为祖国、民族、精神、意志与他们的前辈相识相知,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何时都需要的英雄主义气概。我在《长征》的前言中写到:“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须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我希望今天的国人能够通过我的书写读懂中国革命战争的壮阔历程,从而懂得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懂得生命为什么历经艰险与苦难依然保有不变的信念和理想,懂得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荣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后接见与会者时,专门对我提到《长征》,说长征是一件伟大的事,你写得很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军旅作家的关心、对军事文学作品的熟知,令我倍感亲切和鼓舞。

5年来的中国文学实践证明: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文学家必须为人民树碑立传。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以很大的篇幅深刻阐述了为人民写作这个命题,强调社会主义文艺的最高标准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5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艺工作者认识到,文学从来就是人民的事业,文学使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文学产生于人民,人民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文学服务于人民,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是人民命运的写真。同时,人民是文学作品优劣的惟一评判者,被人民追捧喜爱,在人民之间长久流传,得到人民的称赞夸奖,是褒奖文学作品的最重要、最荣耀的奖项。在我的中国革命战争史的写作中,两卷本的《解放战争》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党性是如何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历史。因此,《解放战争》这本书,与其说在写战争,不如说在写政治,这个政治就是:人民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无论当年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战争,还是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这一真理始终被践行并证明着。我的革命战争史写作,写的就是党和人民苦乐共担、生死与共的历史,阐明的就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我崇尚文以载道的文学精神。文学不但是审美意识形态,也是社会意识形态,肩负着滋养人类心灵、托举社会道德、浸染民族文化的神圣使命。古往今来,凡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凡是流传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所致,无一不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5年后再次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中国当代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激励我自觉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努力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9-10-14 □王树增 1 1 文艺报 content51729.html 1 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