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6日,由中国作协社联部组织的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系列公共文学服务活动第四站走进山东青岛。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和周建新走进青岛校园,为670余名学生及文学爱好者分享创作经验,讲述文学的魅力。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在青岛中学作了题为“文学的情怀与境界”的讲座。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谈到,文学创作的冲动源于作家对自然、宇宙、人生和社会的体验和感受,源于作家的心灵在特定时空里的遨游和徜徉,以及精神在特定情境中的呼吸和腾升。在创作中,作者的内心情怀、美学追求都应融于作品之中。同时,作家要深入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与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产生共鸣。创作者要有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能力,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怀,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学养境界,让文学写作这项事业变得更加高尚。
周建新以漫谈的方式与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分享了小说创作技巧。周建新谈及“命运”“故事”“味道”三个关键词。他说,长篇小说写“命运”,架构社会整体与人物个体的命运走向;中篇小说写“故事”,作家需写出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短篇小说写“味道”,“只种一枚种子”。小说探究的是“真实的谎言”和“不可能中的可能性”,写作者需兼具广博的学识、广泛的生活体验以及深刻的思想,最后还需克制内心的欲望。
讲座结束后,两位作家分别与所在学校师生就文学阅读和创作进行了互动交流。
当日,公共文学服务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市文联召开。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周建新和中国作协社联部、青岛市文联、青岛市作协、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有关工作人员,以及当地作家、文学组织工作者代表等20余人参会。大家就青岛公共文学服务发展现状进行了交流,并就基层作协在培养和联系作家、服务广大群众、发展文学事业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据介绍,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将继续邀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奖项的获奖作家走进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不断提升文学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意识,夯实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的社会基础。
(康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