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中国

她在丛中笑

□李炳银

和李寿生认识多年了。一是因为他在陕西工作了较长时间,视陕西为他的第二故乡,和我这个老陕有了“乡党”关系,在逢年过节时有过几次聚会;二是因为我们年龄相仿,属于同一代人,在很多问题上有相近相同的感受认识,是为相知;三是因为他在繁忙的化工部、国家经贸委和国资委工作之余,有浓郁的文学创作情结,我在担任《报告文学》主编的时候发表过他的作品,和我又是文友关系。因为有了这样几层关系,多年来,虽然平常各自在忙工作范围内的事,见面交集并不多,但彼此可都是将对方放在心里的!

数日前,寿生来电话说,要将陆续抽空写的一些报告文学作品结集出版,希望我看看,可否写个小序言。对这样的事,我支持并不推辞写个短文的要求。“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朋友的喜事,能够躬逢其盛,乃一快事矣!

在书中,寿生写了《石榴花儿红》的自序。这篇序文虽短,但内容非常真诚丰富,具有很浓的社会人生沧桑感。作者简洁地回顾和抒发了如今年近70岁、时常被人们统称为“老三届”的这一代人的幸与不幸、艰辛与牺牲、失去与收获、坎坷与贡献等丰富内容。这些看法可以引起一代人的共鸣。人活到世间,很难做到“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的,总会有各样的涉及与纠缠,孑然一身度此生,只是一个美好的向往!但历史总会有公平的评价。不管这一代人曾经有过幼稚和过错,有过不幸和牺牲,但事实是,在这些人成为中坚的时候,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脚步为社会奉献了特殊作用和力量。可以说,中国的今天,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存在和作为,现实的所有存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一代人的经历和一个国家历史无法分割的现实。历史就是历史,无法假设和重写。李寿生的感慨感受,不是哀叹,是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转折关口的沉思与评鉴。

李寿生的本职工作,我了解得很少。但他一定是个尽职并很有才干作为的人。否则,如何可以自陕西到北京,从基层到中枢,由干部到领导。单从收集到这里的几篇报告文学作品看,李寿生也是个不平凡的人。化工业务,那是与文学创作存在着很大距离的领域,但李寿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采访、感受和表达,将二者统一起来,这很不容易。在认真地阅读了这些报告文学作品后,我甚至有点吃惊,学理工的李寿生,他在运用报告文学这样的特殊表达手段时,也能够将诸如个人、文学、化学、时代、社会、国家、精神、情感等很多的内容成分作很好地分解融合,最后以个性的作品呈现出来。像《迟到的大学生》,作品描述阎薇芬宁愿忍受着很多生活艰难,后来还有经历丈夫患癌症手术化疗病逝这样巨大的不幸灾祸,坚持读书考学,最后以常人难以承受的意志力出色完成学业的故事,就非常令人震撼和深思。作品成功的地方,在于作者深知阎薇芬之所以坚决并甘愿付出这一切沉重困苦的内心动力,是因为非常珍惜此前因社会动荡而丧失的进大学求学的理想愿望和追求精神。人物对被阴晦的岁月伤害和世事损毁的人生与事业梦想的不弃性格,被作者用真实动人的人物行动故事诠释得十分成功。这样带有悲壮故事的书写,让阎薇芬顽强的性格和坚毅的精神追求在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冲突中得到了很好的凸显,令人沉思和感动。作品篇幅虽小,可内容密实丰富,存在很强的感染力量。其实,在《“MBA”的神圣殿堂》里,也有类似的主题因素。一些已经是厂长、高工或管理骨干的人,之所以宁愿肩负重压、忍受周围人们的误解,业余攻读学业,除了实现自己人生事业的更高理想,对国家有更大的担当,不也是对此前失落机会的纠正和填补吗!这些作品,围绕人物的真实人生和精神内容而展开故事叙述,将对人物心灵和精神意志性格的表现置于中心,没有陷入很多作家重故事而忽略人物的泥潭,是得了文学创作真谛的作为。

《“将军”与鞋王》《冠军手中的“秘密武器”》以及《澎湃东方》这几篇,作品题材接触的是化工系统的人物和故事,作品里像青岛双星集团老总汪海、天津橡胶工业研究所科技人员李树洲、领舞全球MDI的烟台万华集团的丁建生与廖增太等人,在企业发展和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曲折传奇成功情形,读来令人振奋和别有趣味感受。汪海在美国脱鞋举在手上解除记者疑惑的情形;李树洲颇费心思研制出“729”乒乓球拍胶皮,力助郗恩庭战胜强劲对手,夺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的情形;万华人不屈服压力在全球市场领舞的奋进情景等,都很激情地书写了人物的意志力量和智慧决断,以及对事业、对国家的使命担当情怀,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有生动的人物精神情感展示。读来令人振奋、钦佩和对其产生敬意。

而像《放歌“神六”》《九天揽月壮歌行》《渤海湾畔的丰碑》《山花烂漫未必总在春天》这几篇,更是在重大的题材对象和国家化工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在对人物事业曲折的回望中,展现了国家科技进步的辉煌成果,追踪记录了化工领域、体育战线前辈人物的奉献精神和奋斗身影,为人们展开了更加阔大和激动人心的场景。这些作品很充分地体现了李寿生在理解和运用报告文学这种特殊文体过程中的从容和灵智特点。对于像“神六”“探月”这样很能体现国家性格和科技实力的事件对象,李寿生作为一个“局外人”、非专业作家,却积极热情地参与表达,动情地传递其中曲折传奇,又在很多地方表现出航天人的理想坚持、使命担当、智慧研发创新、赶超世界前沿等精彩动人故事,很使我意外和尊敬。而在《渤海湾畔的丰碑》里,李寿生又探析历史,在真实客观的历史事实和进程改变中,深情地对范旭东、侯德榜、李佐华等化工前辈的国家精神、职业奉献、高尚人格、专业智慧等进行了精简的叙述。这一切,无不表现着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写作态度,也同时使自己的报告文学,在“经世致用”中焕发出生命和力量。

自然,李寿生业余写作的这些作品,虽然很有个性价值,但毕竟数量还少。我们不能够对一个业余作家要求得太多。但是,这样的创作经历对李寿生非常重要。如果说此前他因为本职公务繁忙,难以在文学创作上投入更多时间的话,那么在退休之后,文学创作或许可以成为他的又一个事业选项,使自己的人生再开辟出一个自由广阔的天地。

(摘自《石榴花儿红》,李寿生著,作家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2019-12-02 □李炳银 1 1 文艺报 content52449.html 1 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