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艺术评论

2019首届世界灯光设计师大会在京举办,专家认为:

技术可能让人眼前一亮,艺术才能打动人心

□本报记者 路斐斐

民族歌剧《沂蒙山》

近年来,伴随舞台灯光设计及灯光艺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灯光行业技术的飞跃、革新,“灯光”作为剧场艺术、特别是在现代舞美愈发得到重视的后戏剧剧场时代中重要的视觉语汇和创作手段,正在得到更多的研究与关注。自19世纪80年代人工照明技术首次应用于舞台以来,短短百年间,灯光艺术在参与并影响大众审美文化建构与变迁的历程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灯光艺术应如何参与戏剧塑造?灯光设计的中国特色应如何挖掘并发扬?灯光行业的未来发展与变革应立足何处?日前,来自美国、英国、希腊、丹麦等国的世界知名灯光设计师与国内灯光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设计师、戏剧工作者及相关机构、院所的代表等齐聚北京国家体育场,在中国舞美学会主办、中国舞美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9首届世界灯光设计师大会上,围绕“灯光——世界语境下的视界语汇”这一主题,以为期两日的多场论坛、主题演讲等交流形式,从实践和理论的不同视角与层面,就灯光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表示,希望能通过对学术理论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灯光艺术的创作实现引领与推动。

舞台灯光应展现

不同剧作的内在味道

“创作生动的人物离不开生动的灯光。”在本届灯光大会的“漫谈舞台剧灯光创作”论坛上,导演黄定山表达了他对灯光设计的看法,“在现代舞台中,音乐和灯光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戏剧手段”,在他的剧作构思阶段,“灯光语言”即会被纳入考虑,根据不同题材的风格样式及人物塑造的内在要求,决定如何用光影造型的外部力量拓展舞台空间、延展戏剧表演的外在层次,“今天的戏剧不再仅仅依靠演员的表演,舞台上,灯光也可以有感情、有温度、有情绪”。因此,“灯光设计需要在真正理解、读懂剧本的基础上,在二度创作中发挥好技术因素并融入戏剧创作的整体语境中”,北京人艺灯光设计师孟彬表示。“无论是音乐剧、舞剧还是话剧,不同剧种的灯光各有特点又都有共通之处,如何用光、色在舞台上的应用表达,实现人物主观情感与内心世界的外化,展现不同剧作的内在味道,是视觉艺术创作者最重要的工作。”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任冬生谈到。

“新时期以来,中国戏剧形态或说演艺形态的最大改变即来自舞台科技发展的推动,灯光艺术尤其如此。”在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周正平看来,“大舞美时代,舞台的外延无限延展,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这其中灯光照明以其天然的科技属性和表达的无限可能性成为了其中最光彩绚烂的部分。”然而,在照明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当下不管是戏剧舞台上还是综艺晚会、大型活动及已渗入大众日常生活的景观照明中,所显露的对灯光的过度使用和技术滥用等问题,也暴露出了“整个社会审美导向中令人担忧的一面”。“大量灯光设计的呈现方式停留在对视觉震撼和视觉满足的过度追求上。发达的制造业为全媒体、全息、3D等时髦技术手段的应用带来了各种可能,与此同时,灯光设计中的复制、克隆、山寨问题突出,简单、粗暴、‘千景一面’的同质化‘设计’进一步加剧了‘光污染’问题。”对此周正平认为,灯光设计作为一种艺术,照明效果的体现取决于设计者对照明对象的理解程度。“在戏剧化的灯光设计中,‘光’与‘影’就如小说家笔下的文字,可以任意夸张、变形、冲突、融合等,从而营造出特定的戏剧化情境。这其中,艺术性、审美性永远是衡量一个设计的重要标准。因此艺术家一定要靠头脑做事,要懂得技术的节制。”

“技术概念可能会让人眼前一亮,但只有艺术才能打动人心。”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灯光设计师埃莱芙塞莉娅·黛珂表示,从1991年开始从事灯光设计与教学起,多年来她的最大收获是,“灯光技术应永远走在灯光艺术的后面。现在‘光’无处不在,变得有点儿‘太多’,所以设计师要先学会做减法。比起方法,想法更重要。设计师要先想清楚为‘什么’而做,创作的需求和依据是什么。如果能回答清楚,才会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达到中国式的高水准离不开

人文思辨与深厚的艺术储备

“原创精神、人文思辨和艺术储备的疲软是灯光技术手段趋同和滥用背后的深层原因。”周正平说。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东西方审美似渐趋同的世界语境下,中国的灯光创作应如何定位其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位置并选择其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了此届大会上众多业内专家思考与热议的焦点。“以戏剧灯光的创作而言,设计师需具有导演、编剧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灯光的创作设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态度。”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胡耀辉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中国民族歌剧舞台灯光创作方面的经验,表达了他对中国特色灯光设计的看法,“中国观众的舞台审美经验受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很大,戏曲的虚拟性、程式性强,在审美上也养成了我们对意象和浪漫的追求。从题材演绎和灯光表述的情感层面上看,中国民族歌剧多以现当代故事为主,祖国情怀、革命英雄浪漫主义的审美需求和期待在观众中有着强烈而坚实的情感基础,因此在灯光创作的方向上,如何坚持以中国的方式演绎中国故事,也是灯光创作的重要问题。”

国家话剧院灯光设计师邢辛谈及早年在日本研修灯光设计的体会时说到,在那里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演出样式和灯光形式,既强烈感受到了西方文化艺术中原汁原味的东西,也能看到能剧、歌舞伎等这些日本最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保持了其传统审美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入了西方舞台上的一些表现形式和西方照明体系中的一些理念,使其传统表演与舞台呈现焕发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力。例如讲究光线应用中的比例、讲究光源配合的精到等。这也激发了他回国后积极探寻中国式舞台灯光创作的努力,如在照明上力求打破舞台空间的扁平化,避免人物光的呆板化等。“我们现在的舞台审美经验中包含了不少西方美学的影响因素和表现方法,但中西文化的传统毕竟不一样。”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冯德仲谈到,“以中国传统京剧的照明为例,究竟是选择从中国传统绘画中继承写意的平光、软光,还是选用西方写实风格的立体照明?对灯光艺术背后蕴藏的文化的理解,决定了设计师对舞台光源、色彩,还有对光线角度、运动方向等这些外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他认为,舞台灯光的发展要契合文化的需要,“要实现中国式的高水准,在观众欣赏口味的变革及演出创作的发展上都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提升。”

解决灯光设计的根本问题

还需人才培养与机制保障

“在今天,我们是在使用技术,还是在被技术使用?”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知名灯光设计师唐纳德·侯德在演讲中表达了他的看法,“无论舞台如何复杂,灯光设计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在他看来,对光的设计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反应。“灯光设计师的工作是在灯光技术方面为导演提供专业意见,在尊重编导演和服、化、道各方合作者创作意图的前提下,尽量去发挥想象,使灯光创作达到一个极限,对‘为什么要有光,光从何处来’作出艺术的回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金长烈强调,推动灯光艺术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靠人才的跨界联合与机制的保障”。他呼吁,在灯光设计人才的储备上,“艺术院校既要培养艺术人才,也要培养技术人才;重点是要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型人才”,同时,在组织机构上“还应成立灯光艺术科研机构,从机制上建立起技术研究和艺术探索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推进剧场艺术的发展和解决灯光行业根本问题的层面而言,“个体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还要靠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变革。”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伊天夫表示:“随着社会整体的全面发展,当经过两三代人的培养后,当我们的学生有了对美的普遍认识之后,当专业设计在艺术个性与审美共性间能达到很好调和与平衡时,我们中国的照明艺术也终将以充满个性与灵性的灯光之美照亮艺术存在的空间。”

2019-12-06 □本报记者 路斐斐 2019首届世界灯光设计师大会在京举办,专家认为: 1 1 文艺报 content52540.html 1 技术可能让人眼前一亮,艺术才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