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健壮小伙子,第一次穿上纸尿裤,怯怯羞羞,脸色通红,好似番茄。
但这是他每天必须的穿着、规定的标配,因为他是武汉抗疫最前线危重病房的一名护士!
第一次“升官”
2020年春节之前,他是一个幸福的小男人!
张明轩,1991年6月生于河北省行唐县一个贫寒农家,2012年毕业于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当年考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先后在心脏外科、院前急救中心、重症医学科担任护士。
青春小伙子哪个不浪漫。他喜欢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搞摄影等等。
小家庭也温馨安宁。妻子漂亮贤惠,且与他是同行。他们喜欢旅游,除了北方城市之外,已经去过南方的广州、厦门、昆明等地。下一站,他们打算乘高铁去武汉。那里是中国版图最中心,有长江东湖黄鹤楼。
生活的变奏,始于2019年9月。妻子生下儿子,不足月,剖腹产。从此,节奏变得沉重起来。
紧张、忙碌是主旋律。孩子晚上哭闹,时时小恙。于是,他下班之后,匆匆回家,做饭、洗衣、拖地,特别是给儿子换纸尿裤,三下五除二,把小屁股包裹得严严实实、舒舒服服。虽然人困马乏,却也乐此不疲。
渐渐地,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两个人:一个女人,一个小人。
父母在农村,家里种着几亩庄稼,养着几十棵果树。他们常常有些惭愧呢,因为不能像别的老人那样,照看孙儿。
他安慰说,我长大了,我“升官”了,我也是家长了,哈哈。
父母笑了。
闪击武汉
迫近年关,冠寇来犯。举世震惊,凝眸武汉!
眼看疫火汹汹,患者与日俱增。出于职业本能,张明轩暗想,前线肯定需要大批医务人员。
果然,大年初一值班时,传来消息,省里正在组建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本院将派遣一支五人小分队,队长由感染科副主任张征担任,现急需重症护理护士,自愿报名。
他心中怦然震颤。自己年近三十,古人说,三十而立。立是什么?立就是独立,就是担当,就是不能再让父母担心,就是要让领导同事放心,就是要对社会奉献爱心。
想到这里,他突然深深自责起来,同时也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冲动:我要上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就在自己家乡一带的战地医院工作,去世后也埋葬在那里。儿时,自己崇敬白求恩。学医之后,更是景仰有加。也曾有过冲动,却总是凉凉热热。现在,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忽而,心底又松软了。妻子即将休完产假返岗,如果自己离家远行,前途未卜,想想可爱的儿子,实在于心不忍。
旋即,他又骂自己懦弱、软蛋、胆小鬼。于是,连夜写下了“请战书”。
早晨下班回家,妻子得知此事,沉默不语,一任泪花晶莹。
张征劝他再慎重考虑一下。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呢。
可是,国难当头,火烧眉毛,还考虑什么呢?况且,妻子的态度也变得积极起来,并已邀请丈母娘紧急驰援。
他,再一次严正地表达了决心。
张征惊喜过望,回复微信,字数只有一个,可感叹号却多达6枚,像6个大拇指,像6颗小炮弹!
战时状态,一切从简。干脆利索,火速闪电。
当天下午分组集结,日落之后全体汇合,晚上8点誓师出征,凌晨4时抵达武汉。
旋即,张明轩被分配至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病房。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走进武汉,可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是以这种形式!
赶鸭子上架
正式上岗之前,是简短而严格的培训。
重症病室护理实施6小时工作制,即每天轮岗6个小时,但实际时间远远超出。
病毒传播多以气溶胶为载体,悬浮空中,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无孔不入。因此,上岗前后的防护异常关键,项目繁多。比如,他们最重要的“铠甲”——全套防护装备,包括两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帽、护目镜、两层橡胶手套、连体防护服、高腰鞋套等等。仅仅穿戴,就需要10分钟。
但这些仅仅是毛毛雨、小碟菜。
俗语说,登山容易下山难。在这里,完全可以加倍翻番再乘二地说,穿衣容易脱衣难!
由于沉浸重症病房6个小时,浑身沾满亿万病毒。出来之后,必须进行最严格的消毒。
顺便说一下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级:一级防护,需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二级防护,增加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鞋套和手套,也就是医生进行重症手术时的装束;而三级防护呢,则需要再加穿一次性防护服、戴防护型口罩、双层橡胶手套等等。
这是目前国际上传染病防治领域内的最高等级了。
但是,此次大疫极其特殊,病毒凶残又狡猾。所谓古今战争之道,最基本的准备便是知己知彼,即大致了解敌军的方位、装备、兵力等等。
可本次战疫之始,人类对敌方病毒的了解微乎其微,特别是其变异方向和传染途径,更是知之甚少。可以说,我们面对的是无形的魑魅魍魉。所以,只能在原来三级防护的基础上,再次大大地提档升级。
且让我们耐心地看一看脱下防护装备时冗长、烦琐的程序吧。
简而言之,需通过4个密闭专区,前后27个步骤,仅手部消毒就多达12次。特别是最后的全身洗消,必须依次进入3个沐浴间……
整个卸装洗消过程,至少需要50分钟。
这是烦琐吗?这是浪费吗?这是形式主义吗?
不是,绝对不是!
这是人类现代医学科技最简化、最有效、最精准、最省时的消毒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护人员的绝对安全。
正是因为进入重症病房如此艰难,正是因为防护服只能一次性使用且价值不菲,所以医护人员一旦进入病房,必须完工,才能撤离。
现在,问题出来了:在病房期间的排泄问题,如何解决呢?
祖宗有谚,“管天管地,管不住拉屎放屁”。
这可是一个永恒的世界难题啊。
于是,纸尿裤隆重出场了!
纸尿裤,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航天领域,目的是解决航天员尿急问题,后来引入现实生活。
但,这是婴儿专利、女性密友啊。
虽然过去某些危重病人大小便失禁,偶尔使用,但今天,把纸尿裤与自己联系起来,还是让人炸裂三观。
本人,29岁,身体健壮,一个生猛的大男人啊。
张征劝他,若不穿纸尿裤,至少要连续禁水绝食18个小时,对脾胃有损。即使不吃不喝,如果闹肚子呢?孩子,还是穿上吧,有备无患,免得尴尬啊。
他仍是犹犹豫豫,给妻子发微信,征求意见。
妻子也是一位重症护理护士,虽然也没有类似经验,但经过综合考虑后,还是做出慎重决定。
妻子回复内容的字数,只有一个,而感叹号也多达6枚,像6颗小辣椒,像6根大钢钉。
就这样,他红着脸,平生第一次穿上了纸尿裤。
赶鸭子上架!
深夜提灯人
张明轩穿上了纸尿裤,下一个程序就是进入重症病房。
这里的患者大都下过病危通知书,徘徊在鬼门关外,危立于悬崖边缘。
战疫伊始,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死亡率,国家从各地医院征招优秀重症护理护士,对危重病人不惜代价,重点护理。
每个护士,只负责两名病人。
过去,我们许多人可能对护理专业理解不够。总感觉治疗是主角,护理是配角,甚至是随从。
其实,对于危重病人来说,虽然治疗是关键,但护理同样重要。
平时谈到健康观念,我们总是说“三分治,七分养”,但在重症护理领域,完全可以说“三分治,七分护”。一个危重病人,如果护理得当,全程用心、无微不至,就可能起死回生。倘若粗枝大叶、三心二意,其结果可想而知。
医学护理到底多么重要,现试举一例。
1854年初,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参战官兵伤病员的死亡率一度高达42%。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因伤口感染导致伤情加重。
同年10月,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经过认真的战地护理,伤病员死亡率竟然降至2.2%。由于她每个夜晚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
南丁格尔,由此成为人类护士的形象代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更科学、更专业、更精准,能够极大地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
危重护理,极像拔河,实在是与死神抢病人。
他们,无疑是人类健康的深夜提灯人,长寿的神圣保护神!
在这里,还有一个话题,那就是护士的性别问题。
我们印象中的护士形象,大多是头戴燕尾帽、身着白大褂的女性。
的确,中国的护士群体90%以上是女性,她们温柔、善良、细心,天生具有一种圣洁的母爱。
但在这个女性为主的世界里,男人也顶半边天啊。况且,这个领域的某些工作,更适合男性担当。就像妇产科医生,过去只能是女性,但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妇产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男医生。护理领域更是如此。
事实上,很多环节,男性比女性更具优势。他们体力更好、耐力更久,尤其在辅助治疗时,手法更精妙、判断更精准。所以,在近些年的护理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男护士,更加坚实和丰满了这个神圣世界。比如我们本文的主人公。
张明轩为什么要当护士呢?
也许是因为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也许因为家庭贫困无可选择,也许没有因为只有因缘。但无论怎样,当他选择这个专业之后,当他面对南丁格尔宣誓之后,他的思想变得愈发单纯、坚定了,从而也更加圣洁了。他已经认定,这就是他的人生,这就是他的生命,这就是他的未来。
现在,未来已来!
来之必战,战之必胜!
他就这样忐忐忑忑却又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中国武汉最前线、最火热的危重症病房!
战场与情场
是的,现在的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病房,就是他的战场、他的情场、他的生命、他的生活。
张明轩负责20号和31号两个床位。
危重病房,仿佛一个流转台。全市十数家医院轻症病房的患者,如果病情恶化,便进入危重病房。经过精心诊治和悉心护理,若是好转且稳定,便转回轻症病房,走向康复。假如继续恶化、回天无力,则善待遗体、转入太平。
可想而知,凡进入此间的危重患者,大多昏迷不醒,凶多吉少。
面对这些患者,他需要拿出全部的热心、耐心和精心,去覆盖他们,去融化他们,去感染他们,去拯救他们,去引领他们睁开眼、张开口,去吃饭,去微笑,去伸腿,去说话,哪怕去生气,去骂人,去打人……
然而,重症护理,异常繁重。
危重患者,长时间同一姿势卧床,极易引发血流不畅和压疮,因此必须定时为其翻身。
由于患者身上装有氧气管、吸痰管、鼻饲管、输液管、导尿管、生命体征监测仪线路等等管线,为其翻身前后必须妥善整理,仔细检查,确保正常。接着要为患者拍背,以防引发坠积性肺炎而导致病情恶化,同时还要进行吸痰……
所以,为患者翻身,必须多人通力协作。
张明轩与同事为病房里的15名患者翻一次身,需要一个多小时。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重复一遍。
间隔期间,不仅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还要及时清理排便、擦洗身体等等。
病房里来了一位年轻叔叔,姓杨,是一位火车司机。虽然不能言语,却是本病房唯一有意识的患者。
张明轩每每见他嘴唇嚅动,却又难言,唯两眼泪光,闪闪烁烁,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望。
张明轩总是边护理边鼓励,还不时地向他报告日渐向好的各项指标。
还有一位伯伯,重度昏迷。但是,张明轩还是不停地宽慰,仿佛他能够听到一样。而且,他还会轻轻地握住伯伯的手,捏一捏。
那一天,伯伯的手终于有了动感,若有似无地勾了一下他的手指。
张明轩坚信,这就是伯伯给予他的回应。
一位阿姨,初来病房的时候,没有知觉。但张明轩每天坚持与她“话疗”。
几天以后,阿姨眼角淌下了泪滴,甚至还眨动了一下眼皮……
父子“反目”
每次进入病房不久,护目镜镜片都会悄然起雾,像冬天里结雾的车窗,两眼朦胧。
为患者输液或采血穿刺,眼睛看不清楚,用手触摸又没有感觉,而患者重度昏迷,也不可能配合。
张明轩摸摸索索,试试探探。正要进针,不放心,再次用手探摸,进针位置竟然是自己的左手。
天啊,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万般无奈之际,他发现护目镜镜片上的水珠,正亮晶晶地映射着灯光。
水珠不是会产生凸透镜的效果吗,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较大的水珠上,说不定还能把聚焦点放大,看得更清楚呢。
他立即俯身。
然而,水珠太小了,光线散射,眼前只是麻麻乱乱的一团。
身体前倾,护目镜几乎贴在了患者的手腕上。
奇迹出现了,一个芝麻大小的暗青色斑点,映现在了水珠上。他屏气凝神,小心试探,慢慢进针……
更困难、更危险的是为患者吸痰及标本采样。
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肺部插管后痰液和其他分泌物增多,会引发呛咳,产生大量的飞沫和气溶胶,从而导致病毒扩散。
必须定时为患者吸痰。吸痰后要对痰液进行采样,留置标本。
呼吸机与吸痰器是通过软管相连的密闭系统,所以痰液采样时,必须将吸痰管断开,不仅操作程序烦琐,而且还会致使气溶胶溢出,病毒扩散风险大大增加。
能不能使吸痰器与痰液标本留置装置直接密闭链接呢?
这,无疑是一个科学难题啊。
更危险且尴尬的,是为患者处理大便。
虽然张明轩已入职8年,早有经历,但那都是常规环境,而且有患者家属协助。而现在,虽然戴着双层口罩,仍然恶臭熏人,胃中翻江倒海。
而这,还远在其次,最可怕的是病毒会通过粪便传播。眼前看得见的是黑黑黄黄,看不见的却是亿万张牙舞爪的病毒和恶魔。
……
一天晚上,妻子打来电话,探问工作情况。他微微一笑,轻描淡写。
他要和儿子视频,小家伙却扭过脸去,一副不和陌生人说话的模样。
尴尬的火龙果
说曹操,曹操到。
想曹操,曹操也会到。
由于心理和身体压力巨大,特别是生活节奏变化剧烈。生物钟还是出现了紊乱。
开始,他严格遵守规定,提前禁水禁食。果然,一连几天,没有尿意。纸尿裤没有派上用场,白白受了委屈。
但几天过后,内分泌波段出现起伏,时时有尿意。
张征劝他,既然穿着纸尿裤,那就用一用嘛,不要憋尿。
婴幼儿不自觉,可以随时解决。可是,成年人需要条件反射。站在人前,怎么能尿出来呢?
那一次,实在受不住,却又尿不出。怎么办呢?他走到墙角,闭眼,经过两分钟酝酿,终于大河奔流。
这是他记忆中第一次“尿裤子”。
还好,纸尿裤又名尿不湿,里面是高吸水性树脂。撒尿后,裆部仍然干爽,没有想象中的难受。
于是,再有尿意,就放开了。
但是,这宝贝毕竟主要针对婴幼儿,哪堪成人之重。如果尿液多了,便会有所反应,胀胀的、沉沉的,仿佛裆部挂有一砣重物。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挤压啊,只能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就像一个习惯性流产的孕妇,时时呵护着自己的小腹……
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接踵而来。
有一天凌晨,他感觉不适,腹内电闪雷鸣。不好,要出大事!此时,距离下班还有3个小时。怎么办?他只好给自己下命令,命令只有一个字,憋!
此种感觉,实在煎熬。秒针铿锵作响,时针按兵不动,而内部洪灾汹涌,惊涛裂岸。
正在这时,病房送来一个病人。他赶紧帮忙,一起忙活。忙碌的时候,竟然忘我。
6点时,病人安顿了,肚子又开始了。他骂自己没出息,不争气,又给自己下达二级防护命令,命令也随之升级为两个字:憋!憋!
这时候,病人该翻身了。他全力投入,感觉浑身的汗水像小溪一样往下流,靴子里已有积水。
此时,距离下班还有20分钟,可肚子实在顶不住了。他再一次严厉警告自己,并下达了三级防护命令,命令也加强为三个字:憋!憋!憋!
7点钟终于到了。
他把两名病人护理的下一环节工作全部料理好,就直接站在病房门口。
替班同事的身影终于出现了。他打开大门,快步走出去。但下一步环节,却是一项不能少,一步不能快。该死!他心急如焚,却又举投如禅,一件件地脱下,一次次地消毒。程序太多了,太多了……
他终于没有忍住,他实在忍不住了。老天管不住的事,老子何德何能。武汉,对不起了!
一阵泥石流,冲击纸尿裤。
成人的粪便,功率十足,臭气熏天。
多么尴尬啊,多么尴尬啊。
他的脸,红通通,通通红,像番茄?不,像火龙果!
蹲在地上,马上处理,把满负荷的纸尿裤和下身内衣,全部投入垃圾箱。
而后,飞一样跑进沐浴间……
零死亡
虽然敌人陌生,虽然曾经慌乱,而枪口却是越来越精准了。
全中国的医学科学家,集中智慧,在摸索、寻找治疗方法。
施用抗病毒药物、增强免疫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血浆疗法等等,效果越来越明显。
……
重症病人的眨眼、点头、握手等等,都是进步,都是鲜花,都是月亮,都是太阳,都是喜讯。
更别说他们度过危险后,一个个转入轻症病房去了。
等待他们的,是春天,是家人。
这样的喜讯,每天都会有。
火车司机叔叔转入轻症病房那天上午,张明轩正好轮休,但他还是穿戴整齐,来到病房门口。
叔叔看到他,满脸惊喜:“小张,你怎么来了?”
“送您,祝贺!”
“我该好好谢谢你呀!”这个40多岁的大男人眼泪横流。
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幸福的眼泪吗?
他的两大困惑也终于突破了。
他曾用手机上网,搜索护目镜防雾办法。网上提示,可在镜片内侧涂抹皂液。
第二天实验,效果差强人意。后来他又试用沐浴液、洗发水、洗手液,也不理想。这时,忽然想到剃须泡沫。如法炮制,效果明显。可是,三两个小时之后,热汗蒸腾,仍然失效。
年轻人总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呢。有一次,他把脑袋伸到紫外线消毒机的风口下,模拟冬季汽车玻璃除雾法。
石破天惊,竟然成功!
从此以后,病房里经常会看到这样怪异的场面:医护人员伸着脑袋,在消毒机前“消毒”。
您休要笑话,这不是在消毒,而是在除雾!
……
吸痰器与痰液标本留置装置,如何能够直接密闭链接?
连续几天,他一直在暗自琢磨。
注射器、输液器、留置针、医用胶带、一次性医用导管等等常用器材,逐一研究,但无一可用。
最终,他惊喜地发现了医用玻璃接头和负压吸引软管。
对吸痰器和标本留置装置进行简单改装,然后用玻璃接头和负压吸引软管进行密闭链接。
经过反复试验、改进,效果奇好!
同事和科室领导倍加赞赏,认为这项技术完全可以申请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张明轩淡淡一笑,随即将成果在微信群里公开,并附加说明。
而后,这项技术从第七医院发出,迅速飞遍了武汉市全部的重症治疗室。只是,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发明人”是谁。
密码公开了,“专利”失效了,但整个前线重症医疗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一个个喜讯,在内部传播着。
他处理病人纸尿裤的大便也从容多了。谁不生病呢?谁家没有老人呢?谁不会变成老人呢?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啊。
心理上也放开了,给病人换纸尿裤,手脚也格外麻利起来,像侍候着自己的孩子。
而这时,病人的眼中便会闪动泪光。
这些像电流,会在他的心底“噼噼啪啪”地感应。
也许,这就是情感的联通,这就是灵魂的默契。
他明白,这个岗位,就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一切。
而这个岗位,也最能体现人类文明最细微、最完善、最终结的爱。
这是人类生命最后的温暖、最完美的句号,而每个人谁不想有一个最美满的句号呢?善始善终,养老送终,终老天年,寿终正寝,这正是人类最终极的理想啊。
未来的人类,必须要高度重视危重病护理啊。
这个工作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危重病的死亡率,更可以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
不仅危重病人需要护理,健康人群也需要护理啊。神圣的护理,全面的护理,真正的护理,可以为所有的生命和幸福续航!
……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科护士张明轩,就这样在战疫最前线的武汉市第七医院的重症病房里,足足工作了48天,直到送走最后一位患者。
检点战果,张明轩共护理患者82位,零死亡!
天上掉下个护士长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援鄂小分队中,张明轩年龄最小。
赴鄂之初,大家相约:共同照顾这位小弟弟。
但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天之后,这种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居然颠倒过来,大家反而成了他的照顾对象。
抵达武汉第一天,经过长途跋涉和紧张培训,大家都已疲惫不堪。可是,刚刚就寝,却突然接到去火车站领取医疗物资的通知。
张明轩翻身起床,冲到楼下。队长爱惜地说,你明天一早上岗,就别去搬运物资了。
“放心吧,我能行!”
连日来,张明轩似乎不知疲倦,不仅病房里的工作井井有条,时有创新,而且业余时间还主动担任医疗队的后勤保障员。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张明轩也喜欢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够熟练使用多款软件和系统。拍视频、拍照片、视频剪辑、制作音乐相册等等,样样在行。
这一切,队长张征都看在眼里。
这个小伙子,比自己的儿子大不了几岁,过去总感觉他青涩、不成熟,全面了解后,却不是这样。尤其到武汉后,一天天在变化。于是,队里的汇报、总结等等,也开始委托他了。有记者采访,也让他充当新闻发言人。
他还写了许多新闻稿件呢,其中有20余篇在中央广播电台、湖北卫视、河北卫视等媒体播出。
2月上旬,湖北省副省长前来慰问。医疗队领导和同事推荐他代表一线护理人员介绍情况。第一次出席高规格场合,他虽然很紧张,任务却完成得挺圆满。
2月底,河北省委书记与援鄂医疗队视频连线。这一次,他再次出场,显得沉稳了许多,谈起工作有条有理,说到生活亦庄亦谐。
……
2020年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张明轩“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3月1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宣布任命:张明轩同志拟任院前急救中心护士长。
时代风雨中,战火硝烟里,穿着纸尿裤的张明轩,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