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学评论

新经济文学应关注人的心理嬗变

□陈丽伟

文学从理论上或许永远无法摆脱人学这根链条的缠绕。那么,新时代新经济条件下,文学也就无法回避新经济带给人类的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变化。这种变化,已经从人类宏观的生产方式波及到微观的审美体验。新经济文学应该对这些有足够的关注,才能真实准确地描绘塑造人物,才能深刻清醒地反映一个充满变迁的崭新时代。

新经济文学应关注人的伦理关系的变化,新经济让包括亲情爱情在内的很多情感变得直接、赤裸、无奈。比如无可躲避的亲情,无可逃避的情债等。过去远隔千里的婚丧嫁娶等消息,需要通过邮局的信件、电报等传送,得到消息时往往已失去意义,有时也就不再传送。现在远隔万里消息通过一个微信一个邮件就能送到,各种礼金通过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等都可便捷送达,过去可以逃避的、忽略的,现在都赤裸裸站到眼前,你必须面对无处躲避。忽远忽近模糊的亲情随着人的选择,是亲近是疏远,变得豁然明朗。爱情何尝不是如此,两地分居的男女爱情在千百封书信里,有的被隐藏着,有的被含糊着,而微信网聊视频等,让这一切扯去面纱,清晰呈现。爱或不爱,坚定或不坚定的爱,都更容易被捕获。

新经济文学应关注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因为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人类社会格局、生存体验的改变。新经济条件下,在家办公成为可能,远程教学、远程手术已很便利,微商经营遍地皆是,一个人可以对生产经营作出独立的判断与执行。这让传统的群体性生产方式在消减,产品以厂聚、工人以群分的传统生产模式在改变。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物联网的新经济背景下,一个公司一个经营者都微化为点阵中的一点,个人、小公司只有融入新经济大背景才能合作共赢,但这种合作共赢与传统计划经济已不可同日而语。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让生产参与者的生存体验产生改变,比如主人翁的意识无形中淡化。每个微商经营者对于自己公司是至高无上不可或缺的决策者,对于整个物联网又只不过是可有可无一小粒或一小环。

基于以上原因,新经济条件下,人类个体一方面强化了封闭的自我与自足等体验,一方面又增加了孤独与无助等体验。这些都是切身的生存体验,并且这些体验也已由新鲜变为日常。新经济文学描绘塑造人物,应该进一步关注新经济对人的心理、人的生存体验的这些改变,才能使人物真实丰满,具有时代的典型性。

新经济文学要善于捕捉新经济催生出的人类新的审美体验。比如,孤独不再是负面的,是正常的,甚至是愉悦的。亲情与爱情、友情以及其他情感,在被新经济扯去面纱赤裸裸真实相对时,是否还如当初一样?新经济时代,传统的审美标准也在发生改变。

新经济文学应关注到社会群体性活动的消减与群体性心理体验的消解,而且这种消减与消解,或许在当下才更有代表性意义。这或许也是人类新旧经济模式转变的时代,新经济文学存在的意义。拉开相当长时间距离,反观、描绘、呈现我们当下所处的新经济时代,或许又需用历史的眼光。

2020-03-30 □陈丽伟 1 1 文艺报 content54051.html 1 新经济文学应关注人的心理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