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评论

清明节的情感认同

□林继富

在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之后,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一个特殊的清明节也即将到来。疫情还在影响着人们原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因此今年的清明节之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情感联结就显得格外意义重大。

自唐代以来,清明节就以口头记忆和具体实践的方式历代传承。清明节的习俗活动是以生活情感为核心驱动的选择性记忆行动,这种记忆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生产活动有关,也与时间性的气候变化相关,更受到了中国百姓生活态度的影响。从本质上看,清明节在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何时、何地出现,其内在核心都没有变,其传统都没有变,民众以多种方式传承、接受、理解和共享清明节文化,而这种传承也具有着较为明晰的生活与文化边界,这就是清明节的情感认同。

清明节最重要的仪式活动是扫墓,上坟祭祀以祭拜故去的亲友。祭扫的人与故去者之间往往有着血缘、亲缘或地缘上的关系,这种基于个人、家庭和地缘社会的情感关系代代相传,也成为了清明节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力量。在这些情感关系里包含了民众的生命观、生活观等价值观念,也包含了民族感恩、祈愿的伦理关怀。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记载了“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的情景。清明节期间不同地方的墓祭方式虽有不同,但“除草、填土、修墓、标墓”等共同性的祭祀实践却传递了中华民族清明节文化中民众情感上的普遍认同。人们以墓祭的方式传承、交流感情,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中也在构建着社会中的自我,而这些联结也成为了和谐社会关系的情感纽带。

清明节期间,家庭、家族成员在扫墓场所实现与祖先的情感交流,并再次唤醒、重温有关家族历史的记忆机制。表面看来,尽管这只是一种单向的情感寄托,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情感、信仰上的关系却是双向的。人们相信祖先、亲人尚在身边,还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而这种共同的“信仰”则使得人们借助清明节祭拜亲人、感恩亲人的仪式,令以共同的亲人为核心凝聚的群体借助情感的力量、祖先的力量,在每年的这个时节,使人们通过墓祭的记忆资源再次团结起来,使家族成员的情感关系以及成员间的心理认同进一步强化。

如果说家族认同已成为清明节的重要力量和文化表达的话,那么在民族、国家层面上来看,清明节文化的不断延伸、拓展与扩大也深化了个人、家族与国家情感上的联结,而人们对那些民族、国家英雄的怀念则成为了超越家庭、家族之外的情感认同。英雄成为了清明节中华民族共同的重要祭拜对象,清明节也成为了培育和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传统节日。

新中国成立后,每年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的仪式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广大干部群众在烈士陵园为革命先辈和英雄扫墓,请革命老前辈讲革命斗争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悼念活动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传统。2008年1月1日,清明节被纳入中国国民节假日体系。这意味着清明节的上坟、扫墓和祭祖具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而清明节成为国家、地方公共性的祭祀节日具有合法性,清明节为烈士扫墓是政府或民间组织进行的“公祭”行为。人们有组织地前往烈士陵园或革命公墓祭拜英灵是集体性的活动,英雄、烈士与祭拜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并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而是以集体记忆事件为情感的产生基础,社会集体性的祭祀中所蕴含的情感已超越个体间的情感而升华为国家情感了。

近代以来有据可查的清明节国家公祭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1912年孙中山曾派员携其亲撰的“祭黄帝文”到桥山祭祖。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清明时也曾各派代表到黄陵宣读祭文等。1972年清明节被国家定为“民族扫墓节”,这种公祭就成为了以民族、国家及其他集体性单位为核心的“法定”活动。于是我们也看到,清明节期间祭祀黄帝、炎帝、蚩尤、大禹的习俗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传统中被不断重新建构,公祭仪式调动了广大民众普遍认同的记忆资源以及民众与国家的共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个体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新时代的清明节也在被赋予着特别的文化意义。扫墓、踏青等习俗中意涵了以“我”为中心的,“我”与祖先、“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国家的关系等,这些关系中均体现了对生命的呵护、关怀与尊重,体现了在家庭、社会的建设中,个体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清明文化传统在民众的记忆和实践选择下进行着新的塑造与再构,这很大程度上也与当下人们的生活期待相关。清明节的文化记忆与民众生活情感的选择、传递等都是基于国家共同体下的认同,并从不同层次凝聚起群体间的情感联结。清明的文化传统在延续,新的时代生活赋予清明节的再生性资源也在不断建构,这种建构不仅是民众生活、社会文化的再建构,也是不同区域、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时代性表达。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的民族、国家仍处于特殊时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期间,那些为国家安宁、民众健康而辛勤工作、牺牲奉献的一线工作者、志愿者们都是呵护我们共同家园的英雄,在这个清明节我们更应延传、唤醒和强化清明节的感恩意识、生活意识、国家意识和家园观念,重视民众的家国情怀,重视不同层次的情感认同,让中华儿女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020-04-03 □林继富 1 1 文艺报 content54164.html 1 清明节的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