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如同琢玉,绝句犹似玉珠,愈琢磨愈圆润通透,愈把玩愈显现东方人性灵的光泽和汉语言的文化包浆。
我因眼疾困囿,读写不便,出门局促。幸觅得一只语音手机,居然有了信步云中的自由。与三五好友切磋诗艺,当是一日最惬意的事情。
绝句,尤其五言绝句,仅20字,堪称字字珠玑,每个字都得来不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千余年前诗人贾岛的这番痴言,而今也成了我的切身感受。
前不久,我写就了一组五言绝句《这边风景》,依照往日老习惯,分别用微信发给了几位亦师亦友的高人,头一个便是何立伟。他天赋极高,读书又好,直觉尤佳,上世纪80年代就享有绝句小说家的美称。没等我喝完一杯茶,就听到手机有他的回复:“好得很!”还配了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符号。随后又发来一句杜甫的诗:“庾信文章老更成”。他是个性情率真的人,说话不藏锋芒,不会敷衍客套。这让我一阵窃喜,对自己这组绝句心里有了底。
然后又收到诗词名家陈善壎先生的微信,他的点评直截了当:“《月徘徊》最好,好听。说意思,喜欢《夜行者》。其余,各有好处。”他年逾八旬,虽是忘年交,我们依然喜欢叫他壎哥。他自学成才,16岁时填写的一首《定风波》词,至今仍被人记诵。
这天将近午夜,还收到韩少功的回复,他本人不开微信,通过他夫人的手机与朋友联系。我发给他绝句时附上留言:“此乃今年收官之作,请韩老师严苛阅卷,如能及格,则可安心过年了。”老韩深夜批改作业,比班主任还细致:“金句可圈可点。过端午中秋都可以了。其中,《说书人》与《怜李煜》够苍凉,有大国古风。《疑无路》清新,小可爱。《镜中人》凄婉,但枉拭或可改忍拭,补点主观情绪如何?《半扇门》画面独异,或可加一点动感,如雨蝶落雕花之类。以上是外行起哄。”
我当即采纳意见,做了两处修改。其一将“妆台伊久坐,枉拭镜中霜。”改为问句:“怎拭镜中霜?”另一句“泥埋门半扇,野菊祭雕花”改成:“暮蝶探雕花”,他当即点赞:“探字比落字好。”改毕皆大欢喜,我方才安枕而卧。
次日壎哥见我转发的微信又有评语:“就古诗句法而言,少功老师建议用忍拭,好内行。忍拭是不忍拭。”
我琢磨片刻,立马表示:同意,马上改。
何立伟随后也表态:“忍拭”比较对头。
这样,三位高士一致认为“忍拭”比“枉拭”和“怎拭”好,我当然只能忍拭了。
再有,《半扇门》中原来那个“埋”字,总觉得不妥帖,我如同贾岛推敲不定到后半夜,一早起来突然想到一个“藏”字,便如遭电击般心头一颤,赶紧把那个“埋”字换掉,果然境界全新。汉字的精微奥妙,既让我寝食难安,也让我感奋不已。真乃是:胜过千言成绝句,二十字里有乾坤。
又是一夜未眠,苦熬寒宵冬至。居然信手拈来一联:泪流诗里心头苦,梅落梦中枕上香。绝句带给我的,是意象的凝练,是感觉的灵敏,是友谊之树长青。
附绝句一组如下:
五绝·这边风景
春晓图
岭上暗云红,江边薄雾蒙。
鹅鸭频扇翅,纷纷晾羽绒。
寻五柳
暑热心难静,蝉鸣夏日长。
纳凉寻五柳,不遇打渔郎。
镜中人
妆台伊久坐,忍拭镜中霜。
秋风庭院过,银杏叶金黄。
月徘徊
寒梅兀自开,踏雪故人来。
暗香疏影动,静夜月徘徊。
疑无路
山前疑无路,远上问牛铃。
笛音飘落处,流水小桥横。
半扇门
荒墟遗碎瓦,不见昔时家。
泥藏门半扇,暮蝶探雕花。
东隅逝
才上中天日,东隅夕照廊。
桑榆犹未晚,当忆少年狂。
怜李煜
一帘风月闲,故国改朱颜。
墙中无帝位,纸上有江山。
说书人
朝王成暮寇,茶水送春秋。
说书人拍案,苍狗白云悠。
夜行者
长安城廓远,魏晋竹林深。
月下行吟者,多为赊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