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与小说艺术

□丁 利

东北白城女作家翟妍的长篇小说《长河长》以主人公王玉娥一生的悲喜遭遇为线索展开,透过细腻诗性的语言,描绘了东北霍林河两岸近百年历史中的抗日战争、土地革命、干旱瘟疫和改革开放等。百年沧桑,在作者如一湾绿洲般清纯、干净的语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唯一让人稍感遗憾的是,主人公王玉娥这个身经磨难的女人,总好像戴着一层面具,面目模糊不清。她身心遭遇的大痛和大恨竟然没有被点燃,善到了这个程度还是善吗?还是活生生的人吗?合上书时,记住的反而是故事中的一些配角。如果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能再“狠”一点,让遍体鳞伤的王玉娥在生活里尖叫起来,读者才有痛感,小说应该会更真实和完美。

小说艺术是刻画人物的艺术。成功的小说就是成功塑造一个鲜明的主人公形象,他不应该是模糊的、幕后的,应该是鲜明的、饱满的、个性的,立得住、站得起。《长河长》中,主人公王玉娥一生命运多舛,当她的第一个丈夫被日本人抓走杳无音信时,她也痛也恨,但作者却没有将这种痛表现得彻底。当王玉娥的第二个丈夫在土地革命中惨遭毁容逃离榆村时,王玉娥的过分隐忍也让这个人物没有表现出人性的反抗和刚毅。接下去的饥荒、瘟疫,以及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时,作者都没能使用有力的手法让王玉娥腾然一跃,跳出纸面。这样一个被痛苦、仇恨和矛盾浸泡一生的女人,竟然选择平和终老,总让人觉得心有不甘,一个过于软弱和苍白的形象,少了几分为人的血性。

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几乎都有一个或几个让读者牢记的鲜活的人物,如《骆驼祥子》里的二强子、小顺子,《人生》里的高加林、刘巧珍,《白鹿原》里的白嘉轩、鹿子霖,《项链》里的玛蒂尔德,《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麦田守望者》里的考尔菲德……当下小说主人公形象立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我以为,首先是作者对小说的历史背景、人物缺少深入探究、精准把握,不知这代人心里究竟想什么,书写刻画停留在浅表和臆想。其次,对小说主人公好坏、善恶、曲直看不透、拿不准,缺乏多面性、深层次的复杂转换,以至于千人一面。此外,作者惯于将自己不成熟的思想、观念、情感,强行灌入给主人公,缺乏自然和人性规律的连通和共融。最后,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作者对主人公刻画要有功力,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做事风格、思维习惯,这些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重要。

2020-04-13 □丁 利 1 1 文艺报 content54263.html 1 人物形象与小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