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儿文艺

鸟鸣山未幽

——动画短片《白鸟谷》

□蚌 非

《白鸟谷》

2017年,动画导演不思凡与狼烟动画工作室合作出品了动画短片作品《白鸟谷》,该片获得2017年度法国昂西动画电影节儿童评委短片奖。

《白鸟谷》的长度仅有15分钟,没有一句对白,画面优美,配乐清寂,意境寥廓,情节和人物点到即止,并未进行深入阐释。因此,这部作品就像一则意味深长的哲学小品,在极富诗意的小情境下,埋藏着层次丰富的解读空间和角度各异的审美体验。

故事讲述了白衣少年追寻真相、直面内心的故事。白衣少年与老人相遇于清幽山谷。老人手持长竿,吹响陶笛,吸引白鸟驻足流连。少年追逐白鸟,却见一巨鸟喷吐紫雾,使白鸟化为枯叶。少年追逐巨鸟行向山谷深处,其间有一白衣小童几次现身左右,复又如鬼魅倏忽不见。当巨鸟与鱼形图腾柱融为一体,无数白鸟变为持长竿的老人阻挡在少年身前,少年施展法术摧毁了图腾柱,老人又变为小童,神情忧戚,消失不见。少年亦泪流满面,长跪于地,化为石像。石上青苔斑驳时,有白鸟出于水,群翔于林间。

这是一部充满中国元素和审美表达的短片,它是具有实验性的,故事将个人行为的因果隐藏起来,直接讲述了一小段场景,人物的性格、动机、行为逻辑全都没有交代清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亦全部是未知。故事的叙事文本是反传统的,眉目清俊的少年不再是传统作品里惯见的英雄侠客,他的行动也并非出于正确的目标和动力。他既没有凛然卫道的正义,也没有见性明心的成长,他始终迷茫、惶惑、不知所措,甚至当痛下决心的行动变成现实时,他也是悔恨难当、生不如死。创作者出品的相关漫画作品中,将主人公的行为解释为世俗的强权、伦理与内心的救赎、安宁间不可抗的矛盾。这种矛盾或许在单一情境下是无解的,必然要有一方妥协或者两败俱伤,但在中国哲学的圆融贯通里,自然与世俗利益间的对峙往往可以表现为一个向死而生的轮回,即便个体的抉择在短时间内对自然造成毁灭,但自然往往会在超过人类干涉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中重生,而个体的过错甚至罪孽也可以在这个轮回里逐渐消解,甚至获得救赎。尽管故事的解读多种多样,但相较于西方充满抗争性的、表现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才是东方哲学一以贯之的“道”,故事结尾这种柔软、超然、潜移默化地消弭矛盾的办法,也正是东方朴素哲学观念的表现。

这部短片的画面有着中国水墨画的唯美雅致,浓淡相宜的色彩勾勒出层次分明的景致,更衬出无穷无尽的意蕴,构图、配色、明暗对比、各种颇具心思的细节都值得称道。画面是以景写情的,少年初入谷时,山色绮丽、波光潋滟,大块明丽的黄色、沉稳的红色、清丽的水绿色、幽暗的灰蓝色杂然相陈,铺出一幅秋染霜林的湖光山色。石板小路杂草丛生,少年穿过重重鸟居形状的木门,便暗示着从世俗进入神明隐居之所。山中居所残破,久无人居,木质脚楼高矮参差,将人物视角收束得狭窄幽深,故事也便变得离奇曲折起来。少年追逐的巨鸟也是怪异的,形如狐尾,覆着厚毛,有双翅,无片羽,能潜行水下、匿身木柱,加之图腾柱周遭受人供奉的鸟形石像,让这一形象更近似于《山海经》中无从稽考的精灵鬼怪,如同一种原始的信仰或传说。它如其所隐喻的自然一般脆弱,因此不得不从少年的追逐里逃离,最后也不堪一击地死去。在巨鸟逃离的过程中,明丽的色彩渐渐淡去,泼墨写意的画面愈发沉暗,如同白衣少年由踌躇满志变得犹疑不决,乃至踟蹰不前。少年化为石像时,画面色彩沉静凝重,仿佛时光停止在少年的痛苦悔恨里。当白鸟再生,森林苏醒,色彩复又清新恬静,结尾定格在余味无穷的留白里,如希望美好。此外,短片的配乐极具特色,以箫声为主调,低沉幽咽,曲折苍凉,有力地衬托出少年心意决绝时的悲怆与沉重。

《白鸟谷》是一部极具特色的“中国风”动画作品,在画面、人设、配乐、细节等表象上,其展现的中国元素是鲜明的,但又并非是标志性的,它带着一点隐蔽的懒散,又在细节里精雕细琢。在对中国文化内核的理解和表达上,它更是独树一帜,含蓄内敛,意蕴丰富,有着诗歌般“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特征,将观众对“中国风”的理解从符号展示上升到文化认同,不仅促使观众进行深入思索和解读,更为传统文化与“中国风”动画作品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思路。

2020-04-15 □蚌 非 ——动画短片《白鸟谷》 1 1 文艺报 content54322.html 1 鸟鸣山未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