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可贵的坚守

□周大新

《兵心虹影》是聂虹影的第四本散文集,我当兵时她刚刚出生,我上前线发表作品时,她刚上小学。但因为有着共同的军旅人生体验,且都来自于中原大地,所以从她的作品中,我依然能够读到跨越年龄和阅历的东西,找到心灵的共振点。从《煤油灯》《潮湿的记忆》《永远的回眸》我读出了她对故乡的回望和对家乡的深情,这里有我熟悉的乡风乡俗,也有与我相同的乡情与乡愁。从《愿将所有的灿烂留给你》《深山里的八一》《生命的驿站》《墨香岁月》《邂逅白毛风》读出了她置身军营的人生体验和深厚的军旅情结。

虹影在当兵第二年就开始发表作品了。当时她身处野战部队,工作和训练强度都很大,一开始不知道身为小女兵的她是怎么处理工作、训练与写作关系的,读到《与文字相依而行》一文,我找到了答案:“身处军营,能够归自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工作,学习,训练。但再忙再苦再累,我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其它时间挤不出来,我就压缩自己少得可怜的睡眠时间,熄灯后用被子蒙了头打着手电写,等大家都睡了悄悄起身躲到厕所里写。”

虹影能做到笔耕不辍,我想首先源于她对文学的挚爱。正是这份挚爱使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坚持创作。执著于文学创作是需要有定力的。在当今社会,文学并不能给人带来立竿见影的现实效益,爬格子的清苦,使许多人弃它而去,能够坚守下来就是真的热爱。更何况虹影在单位也担任着领导职务,在世俗的眼中,那个光环是可以盖过文学的。但虹影一直坚守着文学的阵地,辛勤耕耘。虹影的文集里,有多处提及文学带给她的感觉:“并不是因为文字能带来荣耀和让自己获得更美好的物质生活,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是很纯粹的离不开,像必不可少的氧气一般……自己笔下流淌出的文字,是自己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她们像亲人般与我不离不弃,她们是我人生温馨和温暖的陪伴。”“文学,始终是我生命里的一扇窗,用来给身体换气,给灵魂抚慰,是我重要的精神支撑。”“在文字的温暖中,我慢慢地健全着自己,为文的时刻,不由自主会全身心的投入,外人看来这确实很苦、很累。然而,正因为苦和累,使我对人生的更深一个层面有了认知和把握,从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也看到了文字的美好。”

虹影能做到笔耕不辍,也与她的感情丰沛且愿意用文字表达有关。感情丰沛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素质要求,也只有一个充满感情的人才会在文学这条路上长期走下去。感情丰沛的她在写作时,会不知不觉把她的感情注入到字里行间,如她写的缅怀系列《冲在最前面》《青春不朽》《以母亲的名义》《还未相识已成背影》等,充满对逝去战友的疼惜,每一个字都是发自肺腑,每一份感情都是自心底流出,令人读了为之动容。

虹影能做到笔耕不辍,也和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关。虹影的文字有一部分是写给爱人的,文字里充满了对丈夫的深情。在《身边有双比翼的翅》中写道:“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并没有磨砺掉心头的柔情,我常常庆幸并感动于在异乡、在每天辛勤工作、疲于奔命的日子里,我们还拥有真诚和热烈的惦念、珍惜与关怀。”在《你在就是家》写道:“感谢在茫茫人海中,你能选中颜值不高的我作为陪你一生的人,感恩这么多年的日子流过,你依然毫不厌倦地与我相依相守,感慨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当我遇到困难时,你都用一份担当和关怀提醒着我:不用怕,有我在。帮我挺直腰杆,为我,为我们家撑起一片天。”

虹影笔耕不辍,还与军营这块沃土对她的滋养有关。她在《向您敬礼,永不礼毕》一文中写道:“32年的时光,一万多个日夜,几乎占据了我的大半个人生,从天远地偏的深山军营,到人才济济的军官摇篮,从解放军到武警部队,从基层到机关,军营成就了我,我以百倍的忠诚和丰硕回报,愿意为它赴汤蹈火。”身为戎装女性,虹影还有很深厚的英雄主义情结:“当我们的人生坐标与绿色相连,就不可避免地选择了与风雨为伴,与艰难为伍,与危险相随。”

虹影笔耕不辍,更与她对这身军装的热爱有关。她在《向您敬礼,永不礼毕》中写道:“从军32年,有过许多次告别,从没有哪次这般艰难!这身军装,这身穿了32年的军装,随着部队的整体转隶,脱下,进入倒计时。有人说,军装是军人的皮肤,脱下,就好比扒层皮,真脱下,比扒皮还痛!扒皮,痛的是身,脱下,心身俱痛!”

“有人说生命的每种色彩都值得重温,32年来,我只钟情于绿色。走在街头,目睹青春年少女孩穿着轻柔漂亮的时装,背着花花绿绿的小包,飘然而至匆匆而过,比起她们,我的青春只是单一的绿,也会羡慕,但从不遗憾,身上的橄榄绿,是最普通的颜色,但这份普通却给我的人生留下不普通的印记。”

我接触的女作家中,能坚守写作这块阵地,同时又能协调处理好工作、家庭包括和周围人关系的不是很多,但虹影是其中之一。我听说在单位的年度考核中,她一直是优秀,即使到了师职领导岗位上也如此。这很不容易。我想,这除了虹影的敬业和能力外,也体现了她真诚善良的为人处世观。在虹影的文字中,她对亲情的呵护,对友情的珍惜,对爱人和孩子的在乎,对战友的关怀尽显其中。

虹影的文字是接地气的。文集中所有的文字,都来源于生活。她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走过的路,接触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许多都变成了她笔下的文字。她的《没有熬不亮的天》写的是她与小区门口卖菜阿姨之间的友谊,及她从阿姨身上所获得的人生启示和感悟。《长大后我没能成为你》写的是对小学老师的怀念。《马小宝轶事》是写与一个学龄前孩子的忘年交。《一座城半生缘》是写她对生活20多年的城市郑州的感情。

2019年是虹影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她的军旅人生画上了句号。她说,这本文集的所有作品都是穿军装时写下的,这本书也是对军旅人生的一份纪念。军旅的终点,也是人生新的起点;告别,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在这里,我也深深祝福虹影,在新的起点上依然能够保持对文学的挚爱和坚守。

2020-06-10 □周大新 1 1 文艺报 content55032.html 1 可贵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