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艰难险阻中走过来的奋斗史。没有艰苦卓绝的奋斗,就没有人类的今天。20世纪60年代,神州大地经历了史所罕见的大饥荒,俗称“三年自然灾害”。“民以食为天”,而当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饥饿,这样的饥饿状态,是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后辈们所难以想象的。如今成了爷爷奶奶的一代人,当年正是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李克灵的长篇小说《爷爷奶奶们的青春岁月》(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所描写的,就是杨腾、雪火、柳竹等安济一中的这些学子们是如何对待饥饿,如何在饥饿中坚持生活和学习的奋斗历程。
在苦难中彰显真善美的人性光辉,是这部作品突出的特点。“三年自然灾害”,是历史的真实存在。文学作品理应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解读,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文艺作品至今鲜有触及;而反映中学生在这个历史时段的作品,这部长篇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单就题材而言,说它是“填补空白”之作,似不为过。新时期以来,也有描写饥饿和苦难的中长篇小说,共同点是以批判、揭露为主,揭露某些腐败分子的胡作非为,揭示在苦难中诱发出来的人性之恶。这些作品所给予读者的,多是苦难感、压抑感和愤怒感。这样的作品当然也有某种真实性和它存在的理由,但如果我们的作家被苦难蒙上了眼睛因此看到的只是“苦难”,并且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的话,那就是认识上的偏颇了。《爷爷奶奶们的青春岁月》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如实地描写了苦难,却不给人苦难感和悲凉感。相反,它浓墨重彩所描绘的是闪耀着真善美光辉的动人场景,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是满满的正能量,给予读者的,是精神上的巨大鼓舞。所有这些,又让人感到真实不虚,而没有粉饰、拔高、虚假之虞。
其二,展现物质上贫困、精神上富有的时代风貌。这部长篇以安济一中为轴心,通过主人公杨腾的活动轨迹,将笔触伸向了偏僻的山村、县城、省会、北京;笔下的人物不仅有性格各异的学生,还有农民、中小学老师、大学校长、专家、教授、县长、厅长、省长和省委书记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和角角落落几乎都涉及到了,开阔的艺术视野,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让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所中学,而是那个时代整体性的社会风貌。那是一个物质上极度贫困的时代,也是一个上下一心、不怕困难、意气风发、团结奋进的时代。在极度的饥饿面前,各级干部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关心民众,不搞特殊;数学老师安邑,晕倒在讲台上,硬是躺在行军床上坚持把课讲完;粮食定量从5两减到3两,人人浮肿,女生却主动自觉地支援男生粮票;杨腾的大姐,冒着风雪严寒,步行往返400多里山路,把家里省出来的由分分角角凑起来的两元钱给杨腾送到学校。我们看到,那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样单纯,彼此相互关爱,其友情、亲情,互帮互助的场景,随处可见,感人肺腑。其中,女班长柳竹和钟老师为杨腾、雪火“雪中烤被”的描写,很是精彩,真情厚谊蕴含其中,把男女有别不好明言的微妙心理写得细致入微,令人难忘。
其三,塑造了数学奇才杨腾这个人物形象。杨腾出生在偏远闭塞的深山区,姊妹7个,家徒四壁。在这样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他读小学时就自学完了中学数学;上初中一年级时,只有13岁的杨腾,被破格允许参加全国高中数学比赛,并获得第一名;后来被邀请参加世界数学大会,其论文被世界数学权威刊物采用。杨腾这个人物,并非纯然虚构,而是在几个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对于杨腾这个数学“奇才”,作者并没有把他神奇化,作品的着力点在于寻觅、探究其中的“为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原因使他的数学天分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没有被埋没?从杨腾自身来说,除了有数学天分外,他从3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练太极拳,严格的训练和雷打不动的坚持,使他不仅练就一身武功,也造就了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挑战自我、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的坚毅性格。
杨腾的数学天分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杨腾遇到了那么多诚心诚意帮助他、指导他、呵护他的“伯乐”们。没有小学时的王老师,他绝无可能在小学就自学了中学数学;没有安济一中的推荐,没有省地县各级领导的批准,他就没有机会破格参加全国高中数学比赛;没有万帧教授出面,他会被监考老师挡在考场之外;后来万教授还亲自指导他修改数学论文。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天才也可能被埋没,而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杨腾恪守的座右铭。他武功高超,却不轻易外露;他学习成绩无人可比,却谦虚内敛。在他的内心深处,最宝贵的是这样两点:一曰“仁义”;二曰“诚信”。“仁义”,使他心地善良,宽厚待人,总是真心实意地不图回报地去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雪火在他的帮助下,考上了安济一中;柳竹经过他的悉心指导,从数学不及格到跃居全年级第三名;面对困难,他冲在前面,荣誉面前,他退到后边,比如他把入党名额让给了其他同学。他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父亲当选村支书后,在他的建议下,聘请原来的支书当顾问。而与人相交,见情见性,以诚相待,他与雪火的刎颈之交,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他不说空话虚话大话,而是实事求是,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从不食言。此为诚信。
杨腾的这种精神品格来自何处?应该说,与他自幼习练太极拳密切相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如此看来,杨腾习练太极拳,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不再是单纯的习武,而是一个学习、认识、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的过程。因此,杨腾的精神品格和他的所言所行,既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
其他人物如雪火、柳竹、钟老师等也各有特点,令人难忘。
其四,“反推式”的结构方式。这部长篇分为“现在时”和“过去时”两个时段。“现在时”写杨腾在培养教育子孙上所下的功夫和取得的业绩;“过去时”写爷爷奶奶们当年的“青春岁月”。在叙述方式上,两个时段并不通过回忆、意识流等方式交叉叙述、也不打破时空界限,相互切割,而是两个时段泾渭分明,自成一体;也不是按时间的先后从“过去时”写到“现在时”,而是先写“现在时”,再写“过去时”。这种结构方式也比较少见,可以称之为“反推式”结构。而两个不同时段的叙述者,都是杨腾的孙女杨阳(4岁到10岁左右)。“现在时”所叙述的,是杨阳亲眼看到的爷爷奶奶们,是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而爷爷奶奶们当年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则是听钟老师讲述的。李克灵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结构方式?为什么采用儿童视角让杨腾的孙女(从美国回来)作为叙述者?“过去时”和“现在时”之所以各自独立、互不交叉,因为那种“没饭吃”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远去的历史,爷爷奶奶们的精神财富则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让杨阳作为探寻者、谛听者和叙述者,既能把两个不同时代连结起来,也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