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世界文坛

战“疫”,我在塞尔维亚

□项也特

推开门,小卖部里的电视正在播放着中国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新闻,老板娘还是像往常一样做着生意,但是看我的眼神有了些变化,我买了些生活用品便匆匆离开了。这时的塞尔维亚跟平时没什么不同,只是大家透过新闻,会下意识地离戴口罩的中国人远一点。被人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是不是从武汉来的?”曾几何时有谁想过武汉成了家喻户晓的城市了。翻开手机最新的华人资讯标题写着“侨胞捐钱捐物共抗新冠”和“返塞侨胞,自行隔离14天”。大家都还在忙着运送物资回中国,或是年后的华侨忙着赴塞开工,却往往忽略了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战役。

直到3月6日塞尔维亚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陆陆续续,电视和广播的新闻,都开始刷屏式地报道实时的疫情,却因为检测设备不足,这一切都不太明朗,仅仅只是间隔了10天,新闻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便宣布塞尔维亚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向中国发出求助。限制入境出境,学校停课,65岁以上老人禁止出门和宵禁令等几个重要抗疫措施都启动了。3月20日,塞尔维亚开始停航停运,但却安排了一场不简单的飞行,塞尔维亚专机前往中国迎接中国援助医疗专家,还带来了新冠核酸检测试剂、防护服、口罩等抗疫用品,可谓是雪中送炭,这就是中塞的友谊。作为一个在海外的学生,在这一刻真的感受到祖国伟大。3月21日晚上20点,窗外传来了每家每户的拍手声,这是庆祝中国医疗队抵达塞尔维亚的一次掌声。这来自民间,简单而又朴实。

疫情暴发后,宵禁令规定每日晚间16:00-凌晨5:00禁止出门,违令者罚款1500欧元,这对本就不太富有的民众还是相对有效的。

但同时受疫情影响还有很多旅居的华人被困在异国他乡,通过海外的社交平台我认识了被困在塞的旅人。疫情来袭,在和他们沟通的话语中我却感觉到了无助感。不知道从何而来的正义感,在疫情还处在暴发期的时候,我决定给被困的旅人定期送菜。这一刻仿佛自己也有那么一丝丝的伟大了。不单单是我,身边的好友也在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呼吁大家众筹了几千个口罩,在步行街上发给陌生的路人。一个鞠躬,一句谢谢中国,大家心里就很暖。同时进行的还有网络平台的“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的视频,努力传播着医疗队给我们的专业意见。原来一个个平凡人也可以做一些不平凡的举动。此刻在塞尔维亚最动听的声音叫“中国”。

医疗队赴塞后不久就建起了首个方舱医院,召开了不限次数的疫情交流会,提出了许多专业性的意见,随着检测数量的增加,确诊的病例也在增长。这让疫情的一切信息变得更加透明。4月5日“60名军官被感染”,“51名医护人员被感染”,4月8日“签订中国助塞建造两座火眼病毒检测实验室”,“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之子感染新冠肺炎”……在忙忙碌碌的进行这一切的同时,华商代表们也难掩心中的感谢,为医疗队员们送去了许久未见的中餐。中国医疗队原定停留2周的计划延长,因疫情不稳定等原因,4月20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再次挽留医疗队员。而他们想都没有想就说出了这两个字“留下”。这就是建交了65年的“铁杆友谊,风雨同舟”。同时塞尔维亚为医疗队员们找来了一个会做川菜的山东厨师,并表示他们的到来使塞尔维亚人不再孤单。

塞尔维亚在2020年5月7日解除了持续51天的紧急状态。

2020-06-19 □项也特 1 1 文艺报 content55198.html 1 战“疫”,我在塞尔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