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改革开放40年为题材的话剧作品不少,但艺术质量高的不多,其原因就在于有的戏只注重不同年代的“事件”描写,而忽略了“戏”,写成了“流水账式”的“年谱戏”,在“事件”的罗列过程中不仅淹没了“人物”,也淡化了“故事”,更谈不上剧情的起伏跌宕和情感的激扬回转。但话剧《这些年》(编剧周际,导演路羽,武汉人艺演出)的创作却让观众眼前一亮,引发人们对生活的回望,对青春的向往,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中“成长”的意义及其深刻内涵的反思。
该剧的成功首先在于真实地展现了一代年轻人成长的历程。剧中讲述武汉京广铁路旁棚户区三家人40年来的生活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以小人物的视角真实质朴地表达了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命运变化,由人物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该剧写得最动人、最鲜活的是黄建十、李沫儿、王珍珍等几个年轻人的成长过程。
成长是美好的,因为它彰显着青春的活力、青春的壮美,同时也是艰难的,充满着泪水与汗水。也许它的魅力和价值就体现在其中,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艰难与困苦的浸泡,有了种种矛盾与磨难的历练,成长才更显出青春的光彩。剧中的黄建十与李沫儿的成长经历就是突出的例子。他们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恋人。李沫儿一家住在“铁道里”,她的母亲陈玉梅一直看不起住在“铁道外”的黄建十一家,并以自己是“大家闺秀”、丈夫是“大学教授”为向人炫耀的资本,阻止女儿同“门不当户不对”的黄建十谈恋爱。李沫儿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但心里却执著地爱着黄建十。她一方面享受着与黄建十“悄悄”相爱的甜蜜,一方面行动上做出无声的反抗——读了大学又回到了这铁道边的“棚户区”,不同任何追她的人谈恋爱,母亲介绍的人她也不见。母亲拗不过她,就想出一个怪招,要8000元彩礼,企图逼迫黄建十知难而退。黄建十不甘心,使出浑身解数凑钱……剧情由此发生了一波三折的转变,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也随之发生了令人揪心的变化,观众的心绪被紧紧地吸引着。
人们常说,成长是快乐的,但却不见得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受其环境——政治的、经济的、家庭的甚至是自身的影响,或突如其来的事件的阻碍,即使自己有了成长的理想与目标,也不得不忍痛改变方向,另寻新的人生之路。黄建十和李沫儿的恋爱不仅经受了种种波折,其人生道路也充满了曲折与磨难。黄建十虽然不想放弃与李沫儿的恋爱,但8000元的彩礼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谓一个天文数字。无奈,他求同学王珍珍找朋友帮忙倒腾彩电,想赚一笔钱。王珍珍一直暗恋着黄建十,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很卖力。结果却全部21台彩电被海关查扣,不但没有赚到钱,连东挪西借凑来的本钱也搭进去了。黄建十真的走投无路了,两个人借酒浇愁,在醉意朦胧中睡在了一起。事情败露,李沫儿很生气,本来她看到母亲要彩礼为难黄建十就很生气,又看到母亲给她介绍对象,一气之下她想着跟黄建十“私奔”。可是看到这种情景她感到心凉,赌气地宣布跟母亲介绍的年长自己十几岁的徐科长结婚。王家和黄家都想顺水推舟成全王珍珍与黄建十的婚姻。但王珍珍的一句“我不嫁,建十哥爱的是李沫儿”,不仅语惊四座,也令观众对这个人物刮目相看。此时黄建十心中更有说不出的苦,只得默默地“吞”下自己酿的这杯“苦酒”,只身到南方去闯荡,大有“不活出个人样儿来”就“无脸见家乡父老”的架势。在这里,几个年轻人的幼稚懵懂、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以及鲁莽任性的行为和敢于负责任、不服输的执拗,引来观众一阵阵唏嘘。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黄建十们逐步战胜了懦弱,抛却了种种幻想,拨开了种种迷雾,增强了“自强不息”的“心志”,在艰难困苦中磨光了披荆斩棘的“触角”,增加了在挫折中站起来的勇气,坚定了继续攀登人生理想高峰的信念。
十年过去,三个年轻人又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当黄建十在南方创业,集聚了财力和物力回到家乡创业回报家乡父老时,当王珍珍从国外回到家乡创办养老院时,不但家乡父老,连观众也一同为这些年轻人的“成长”而欣慰。那么李沫儿呢?企业转型后她和丈夫下岗了,但她没有气馁,信心满满地办起了家政公司,尽管母亲觉得她丢了脸掉了份儿,但她却理直气壮,“靠自己劳动吃饭,怎么就丢面子了”,把家政公司办得越来越红火。同时,她还默默地抚养着黄建十与王珍珍的孩子李念。该剧就是通过这些年轻人形象的塑造,绽放了一代年轻人成长的光彩,显示了青春的魅力。
导演紧紧抓住“以小人物的视角,反映大时代的变迁”这样的主题进行舞台二度创作,以一个转台展现剧中三家人不同的生活场景,开掘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整场演出流畅、完整。舞美设计对推进剧情开展、突出主题、塑造人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房屋前的铁道(两条钢轨)也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演员以贴近生活的朴实表演演活了人物的真情实感,突出了每个人物的率真性格。如黄建十(周际饰)为了表达对李沫儿的爱,同时也想给李母留下好感,先为李沫儿弟弟李晓勇承担“偷自行车”的骂名,后又卖掉自己全部房产为李晓勇还挪用公款炒股的亏空,十几年间默默地弥补着自己的过失,等待着李沫儿的原谅。而李沫儿虽然赌气与徐科长结婚,但心中依然忘不掉与黄建十初恋的情感,抚养李念也许正是对她心灵空缺的一种弥补。此外,剧中接地气的台词凸显了地域特点,体现了生活中的诗意与人生中苦辣酸甜的况味,也使该剧增添了幽默、欢快的喜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