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话剧团演出的《鸽子》是一部表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题材的剧作。长期以来,反映重大突发事件的创作总是一个难点,往往有数量众多的应景之作纷纷诞生,但就其思想艺术质量而言却常常是昙花一现的,一旦风雨过后,作品也随之过气失色再少人问津。话剧《鸽子》所表现的抗疫也是个突发事件,能不能突破这个创作上的魔咒,并且未来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同一般灾难不同的是,新冠病毒的肆虐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与危害,因而在人们心头留下的阴影与刻痕实在是太深重了,并且促使人们在深层上思考人类与自然的终极关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依存逻辑。这些具有本质意义的哲学命题,想必不会像过去许多的大灾大难那样,随着灾难在短时间内即告结束而消散,相反会成为可供长期沉思与追问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鸽子》的创作与推出,是当世界仍深陷疫情,而中国初步走出疫情的我们,应以一颗依然战栗的心来关注它和欣赏它,审视它是如何切入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程,如何表现疫情当下人们心灵与情感的碰撞及其发展的轨迹,如何反映灾难笼罩之下人与人之间的龃龉与慰藉。
因为是南京市话剧团的作品,剧作以南京与疫情重灾区武汉的两地情来结构戏剧,是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的,由此也在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形成了极为密切的交织与勾连。最为值得称到之处在于,剧作不是像往常某些作品那样,自觉不自觉地将突发的灾难同当下的生活剥离,单向度地表现疫情来临之时的人们如何服从大局、奋不顾身、英勇无畏。而是首先精心设置了叶宛星、莫文斋、墩子、吴总等两地5个家庭的6组人物,每个家庭、每组人物都有其独特而现实的人物构成形式和情感关系,并且将这种构成形式和情感关系,以极为日常的生活状态展现出来,使之如同观摩人们习见的社会生活题材戏剧。然而正是在这种再日常不过的生活状态自然延伸时,突然遭遇了新冠疫情的袭击,剧作以写实性的戏剧矛盾和冲突,将其作为一种陡然横切的生活面,来揭示人物关系与情感的突至的陡转和错位,再现和揭示了人们在此非常事件和情景之下,所面临的意想不到的冲击、纠结与拷问,并按此逻辑发展所可能具有的情感现实与心理现实。
新冠疫情造成了社会与人生的困厄,但同时又反映了疫情之下包括医者在内的人们的勇敢、坚强和善良。对此剧作有特别动人的表现与处理。正处于筹备新婚的叶宛星与文新,对甜蜜生活的向往使一切似乎笼罩在玫瑰般的氛围之中,而当号令下达叶宛星却能充分意识自己的医者身份,毅然披挂上阵虎口夺人救死扶伤,最终于岗位上光荣献身令人产生无限的惋惜与赞佩之情。对父亲情感经历耿耿于怀的吴越,把库存的防护用品以吴总的名义一件不留地全数捐给宛星医院。莫文斋与小时工“太太”在疾病威胁之下,两个人的关系也由冰冷变为相互体贴、宽慰与帮助。在南京开小烧烤店的春泥深陷与丈夫墩子情变的苦恼之中,但听闻罹患新冠肺炎的“太太”怀了丈夫的孩子,却立刻抢过电话,厉声对她说:“你记住,你欠我的,你必须活着,你要坚持住,活着把我的孩子生下来!你要是坚持不住,你就是杀人犯!有罪的是你和墩子,孩子没罪!”这种瞬间的情感爆发,是剧作在一种极致的情境下揭示出人性的高光与亮点。所有这一切都是时代生活和人们心灵的写照。因此可以说剧作所表现的人物的生活和情感线索不是被迫中断而是有意味的继续,在一种无缝连接中发生耐人寻味的转向,成为非常状态下达于极致境界的呈现和表达,使观众更加看清楚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人性的本质。总之,这是一部按照话剧的思想与艺术要求创作的剧作,是一部透过人生写抗疫,透过疫情写人生的话剧佳作。
剧作对新冠疫情来袭时的时代生活氛围,对大疫所造成的极度惊恐和病痛死亡,对各类人们以各种方式同病毒进行的不屈斗争,都以戏剧的方式进行了场景式的还原与再现,有力地增强了作为抗“疫”剧作的特性与质感,以及对于此类题材所进行的近距离的思考和认知。剧作颇有深意地邀请多名援鄂医疗队的真正医护人员登台参加演出,这也给作品增添了别样的意蕴与趣味。剧作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只鸽子的形象,而且这只鸽子被赋予了多重的作用与意象。首先它作为串联与连接剧情的介质与有机体,成为一位女性人物手中牵引的道具,自由地出没和参与到各组人物关系之中,不仅给剧作找到了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且对特定情景和意涵下的表演和抒发作出必要的补充、提示甚至深化。其次鸽子又扮演着信使的角色,给受困于灾难中的人们传递各种悲伤的或利好的消息,从而以一个重要的表演主体受到关注。再次它包含的又是和平与安宁的寓意,鸽子衔来的应当是一枚橄榄枝,给绝望中的人们带来从冰冷的寒冬飞向温暖春天的希望。从这些意义上讲,不能不说这个道具设计与运用的巧妙。另外简约的舞美设计,使剧作显示出罕见的清新洗练之感,如四个家庭以及紧急救治的医护环境和与驰援武汉的货车等实体的小环境,与天上的云纹之写意性的设计结合,与这个剧的特定情境极为吻合与贴切,与戏剧表达的丰富生活内容一起,共同形成了剧作独特的风格与品位,也使这部剧作具有相当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摄影:林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