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为北方民族文化赋形

——评曹香滨中国画作品集《兴安家园》 □刘金祥

当代中国工笔画正在发生迅疾而深彻的变化,很多工笔画家自觉尊奉传统文化和秉持当代意识,在抉发主题意蕴的同时不断创新艺术形式,努力将生命理念和人文情怀融入绘画创作中。多年来,画家曹香滨在摹绘北疆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方面建构了鲜明的艺术风格,新近出版的画集《兴安家园》就是对其艺术风格的诠释和注解。

对北方民族文化的抉发与呈现

大兴安岭是北方游牧文化的发祥地和游牧民族的栖息地,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坚守和赓传着北疆游牧文化,留恋和眷顾着这方灵性悠然的精神家园。曹香滨经常深入到大兴安岭采风写生,通过近距离审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追溯他们的文化源头,考察文化形态,探寻文化遗迹,在此基础上以新异的丹青手法点绘其中的质点和亮点。

画集《兴安家园》中的作品既蕴含着画家对当代工笔画的独特理解,也彰显着她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彻思考,无论是运用动势情态的《葵园祭》《野葵系列》,还是敷设同构线型的《额尔古纳河》《大山里的人》,均服膺于律动北方民族文化生命的个性化范式,不仅增强了画作的视觉张力,而且展现出边地原始民俗文化的当代生机。桦树皮船曾经是鄂伦春人狩猎出行的交通工具,画集中的《额尔古纳河》《生息的河》等作品逼真地描摹出一只只纤小简朴的桦树皮船,或在湖面上游弋荡漾,或沿着呼玛河顺流而下,使人们宛如置身童话中的神秘国度。撮罗子是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在野外居住的“房子”,是极具游猎文化隐喻意味的历史遗迹,画家在《摇篮》《我的家园》等画作中,用柔韧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一座座轮廓简洁的撮罗子,以此表现北方民族充满悠然、闲适和恬逸的原生态生活情景。

对生命意识的擢拔与扬厉

以佑护生态、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为主要内涵的天人合一理念深植于整部画集中,特别是《英雄萨满》《生命之舞》《火祭图腾》等画作,氤氲着一种与原始生命相联通的神奇感觉。曹香滨的绘画创作在生命意识统摄下演变为一种灵动飞腾的艺术生命,《摇荡夏天》《九月野葵园》《鹿的故事》等画作既秀逸平和、明洁清逸,又空明朗润、悠远超然,不仅承载着人物体态蕴含的古老故事,而且辑构着动物神情暗含的美丽传说,传递出一种具有强烈神性意义的“生存意识”。《葵园祭》极具故事感的画面既与画家追求本真质朴的生命状态密不可分,也与画家熟谙崇天敬地的萨满教表达仪式紧密相关,是画家膜拜自然、尊奉万物的生命哲学的具象表达。《山果熟了》《兴安情》《鄂伦春人的母亲》等画作恰切融入草木、驯鹿、马匹等植物动物,于平妥和缓的节奏中,产生生命勃发劲健与万物和谐共存的人文效果。

画集中的画作大多钟情于明媚、淳朴、恬淡的北方少数民族女性,将形貌俊丽、神态安然、气质淳朴的边疆女性作为涉笔对象,《天使》《生息的河》《摇篮》等画作诸美骈臻、春风荡漾、明媚秀健、悦目怡情,而《玫瑰色的夜》《新娘》《树林姑娘》等作品则表现了隽丽端庄、明媚清秀、开朗活泼的民族女性形象,展露了她们乐观豁达的内心世界和素朴率真的精神风貌。

对创作技法的突破与创新

工笔画因其线条多变,在中国画体系中占有重要维度。当人们将一幅优秀工笔画拭去其色彩时,剩下的无疑就是一帧漂亮的白描,此时观赏者会发现工笔画的线条比色彩更有美感、更具魅力。画集《兴安家园》就创作技法而言,依然是在发挥线条气韵生动的骨法作用。《北方家园》《鄂伦春人从大山林走来》《北方神舞》等画作将线条的张扬与蕴蓄、精微与浑茫、雄壮与优雅、洒脱与持重等功能几乎释放到极致,《船歌》《树林姑娘》《北方娇子》等画作线条刚柔相济、巧拙相成、虚实相生,收到“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的审美效果,而《母亲的节日》《和谐的比拉尔》等画作线条的排布与组合更加注重疏密、刚柔、轻重的变化,更加讲究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从另一个方面透逸出女性画家特有的敏锐和细腻。曹香滨对重彩工笔线条有着精深研究,悉心揣摩北方少数民族人物画的用线规律、着线法度和设线技法,遂成就了其表现人物形象的独特审美空间。画集中的《摇篮》《雪乡》等画作讲究线条疏密结构,注重造型构图的虚实结合、动静统一。

看过画集《兴安家园》的读者也许不难发现,一幅幅背景迥异、造型各异的人物画像,呈现出一种疏密有度、错落有致、雍容豁达的视觉效果,远看时会被《潮汐》《鄂伦春人的母亲》等作品山水画般的场景所震撼,近观时则被《极地之春》《乌娜吉的故事》等作品形神毕肖的人物神态所吸附。曹香滨的重彩工笔画既清圆细劲、疏旷散逸又苍劲雄浑、豁达豪放,明丽中不落俗套,清纯中颇具创意,这是由于她在创作中始终把画面的诗意境界放在重要位置,不仅继承了我国工笔画峰巅时代细微精巧的优良传统,而且汲取了宋代院体画形神兼备的优质养分,以诗的激情和诗的气势,营造出圆转流美的气象和劲丽艳爽的意境。

2020-08-26 ——评曹香滨中国画作品集《兴安家园》 □刘金祥 1 1 文艺报 content56105.html 1 为北方民族文化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