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道技并重”方显书艺精魂

——汪碧刚书法艺术浅析 □张坤山

书学玄奥,存在简易之理。舞文弄翰虽为末事,但须经过多年的积学,感悟通灵而后尚有可观。程朱鸿儒,虽然重道轻艺,但也常常以艺术体会大道之理,证悟前因,格物穷理,故知艺术之道为人文之道,亦为天道。当下学书者常怀追慕圣贤之心,虽不免有功利之诱惑,然艺道之本关乎心性,古今悠同。书法一端,浚发于灵台,窥性察情,风骚之意,天地之心,观乎毫茫,使转向背,毫发死生。圆鉴之一上,必能洞幽察微,识取其性其情也。

学者、书法家汪碧刚的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坚持“由技入道”,从而“技道并进”,最终实现“道技并重”的路径清晰可见。

汪碧刚的书法从“二王”一路走来,曾得书法家李铎悉心指教,能楷善行,从晋唐入手,取法乎上,有峻险风骨之体势,而轻松散淡亦气韵贯通。对于技,他下功夫深的还是对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的临习借鉴,似也有苏东坡、米芾诸帖之味道,汲取精华、融会化合,逐渐呈现儒雅中带着苍劲、朴实里蕴含婉约的艺术特色。同时,他还注入时人审美情趣,遵循着一种古今结合、多面包容的艺术心态和创作实践。

我们常言“技道并进”,所谓“技”,应当理解为技术和技法,它在书写的表面;至于“道”,当指修养与境界,还有自然,它深蕴于书之内涵,其表其里相融互惠,则为艺术之全部。凡有所书,神妙不测,尽为自然妙造,不复有笔墨,神在意存而已。沉着痛快,圆熟混成,万象生笔端,一画立太极。

按照一般的规律,先技后道,由技入道,技为实,道为虚,实虚相含,境界开来。“二王”系列,文人风书卷气占据着审美主导,汪碧刚的书法正在朝着这个层面攀缘。他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书写功力,有效地将反映传统文化的气格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怀,从而使个体的笔墨语言完全融汇于当今时代的书法热潮之中。

“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汪碧刚勤于精进,长于所思,创新提出“方向、逻辑、方法”治学理念,并对书法文化有着深度的理解和独立的思考。他反对照搬古人,提倡借鉴吸收,反对创作程式化。近些年,在“技”上,他把视线向更深层次渗透,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开拓,尤其对碑学一路也有所涉猎,作品有了厚度风骨,北碑之雄强劲健大为增强。同时,他在线条的运作、字势的安排和整体章法的观照上,还兼取了一些中国画中对点、线、面的处理技巧,留意了现代艺术构成的某些元素。通过提炼和展示作品的直抒胸臆,对书法作品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创作思考。

从文化视角审视和问学书法是汪碧刚一直坚持的观点和态度,他始终在这个观点基础上思考中国书法的发展。汪碧刚认为,书之高妙在于技道并进,形神兼重,自然而然;只有“道技并重”方显书艺精魂,舍此并无高妙之法;书法艺术要在服务社会发展的“大道”上直行,这又赋予“道技并重”新的时代内涵。他重视修为,思想老练,博学多识,涉猎广泛,以问学姿态努力夯实文学功底,积极强化诗词修养,不断提升审美追求,于日常书作中自然地流淌出个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思考,从中流露出的文化信息和艺术情怀能够让人体会到书法艺术的新气象。这种气象如一股清流,给当前书坛许多启示,我们也能从汪碧刚的书法中看到一种风范,这种风范透露着一种精神、力量和责任,彰显着书法未来发展的担当。

2020-08-26 ——汪碧刚书法艺术浅析 □张坤山 1 1 文艺报 content56108.html 1 “道技并重”方显书艺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