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一个乡村雕塑艺人的“抗疫”叙事

□汪柏青

钟南山(雕塑) 刘进潮 作

2020年的春节注定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而载入史册。在疫情面前,世人呈现出各种各样具有时代特征的个性表情。

医者仁心,艺者仁心。许许多多文艺界人士被一线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事迹所感动,及时捕捉到抗疫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创作出了一批鼓舞士气的文艺作品。

2月中旬,也就是正月十五前后,我电话问候刘进潮,意外得知他刚刚从医院出来。原来,刘进潮以他对全国疫情信息和身边乡村一线抗疫故事的敏锐感知,从正月初五开始就着手抗疫题材的创作。由于疫情影响,在外打工的孩子都窝在家里,人多嘈杂,无法专心创作,刘进潮就不顾天寒地冻,抱着被褥拎着锅碗,一个人扎进自己山上的工作室,夜以继日展开了专题雕塑创作。

刘进潮对于全国抗疫信息的掌握,最早是从新闻中了解的。很快,随着疫情的快速传播,刘进潮所在的村子也封闭了,村口有专人守候。村子的大喇叭里,村干部每天都宣传防疫知识,提醒人们无事不要外出,村里甚至还安排专人骑着三轮车载着小喇叭沿街宣传。村干部们没日没夜的坚守,让刘进潮感触颇深,他下决心以这些可爱的身边人物形象为主人公,创作一组《我村抗疫一线》的雕塑作品。

山上的工作室就是传统的山民民居,门窗都是木板的,虽然用塑料布在里面封上了,仍然漏风,室内更没有取暖设备。在创作过程中冷极了,刘进潮只好把棉被披在身上。由于山上只有他一个人,室内昏暗需要24小时亮着灯,他慢慢地也没有了时间概念,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困了就上床睡一会儿,吃饭也没有一天三顿之说了,饿了就烧点开水,就着啃干馒头。由于连续十几天吃不好休息不好,在系列作品基本创作完成的时候,他也累倒进了医院。

刘进潮这一组抗疫作品以《我村抗疫一线》为总题,包括《我村抗疫一线》《俺给武汉人民送点菜》各一组三个场景和《老村长喊话》《丈人来了也要撵》《保家卫国》等作品。从正月初五到山上开始构思,确定主题、画草图、做草稿,直至全部创作完成,他只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

刘进潮事后回忆,作品创作后期,自己已经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最早是自己的颈椎病复发,头晕脑胀。慢慢的,胃也出了问题,疼起来倒在床上打滚。好在,就在他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作品完工了。

刘进潮是一位土生土长于枣庄山亭的农民泥塑艺人。作为六代传承彩塑人像艺人的后代,1967年出生的他没有与民间艺术绝缘。当然,他以一位农民泥塑艺人身份走进人们视野,还是在2010年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复建开城的日子。台儿庄古城管委会的同志从临沂的一家澡堂里把他请回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身份入住古城。那时,为了生活,他正在那家澡堂里做搓澡工。

台儿庄古城确实给了刘进潮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这里,他先后参与了关帝庙、月老庙、大夫第《金瓶梅》故事等场所大型塑像或场景群体造型创作。特别是一次为波兰大使塑像的机缘,使他实现了从单纯民间艺人向艺术创作者的华丽转身。

2012年2月的一天,刘进潮接到古城管委会通知,近期会有波兰驻华大使到访古城。此时他已是古城内最有特色的民俗艺术代表之一,管委会建议他好好准备,在现场为大使展示一下枣庄泥塑的制作技艺,最好是能为大使塑一尊本人的像。

刘进潮很高兴,因为这将是他第一次塑造现实人物,但大使参观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当场塑像肯定做不出来。于是,他请管委会的同志提供了波兰大使的照片,提前做了一个半成品的塑像。等大使到他的工作室参观的那三五分钟时间里,他又进行了修饰调整,在大使离开前,他把一尊大使半身像交到了大使手里。

刘进潮是一位典型的农民艺人,但是,他又是农民艺人中为数不多的善于捕捉现实生活点滴、并将其作为自己创作题材的人。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提到了两位德国葡萄专家诺博、汉斯和中国汉诺庄园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刘进潮的家乡——枣庄市山亭区。刘进潮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创作主题,利用半年多时间,在先期采访、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完成了泰山文艺奖获奖作品《德国专家向山亭农民传授葡萄嫁接技术》。

刘进潮的非遗传承人身份责任意识非常强烈。自2010年成为枣庄市级泥塑项目传承人开始,他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区各级政府组织举办的非遗保护、传承、社会宣传等活动。他先后带着自己的项目参加了中国第一至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及山东省文博会。他牢记非遗传承人职责,主动配合参加了各级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传承、普及等工作,以枣庄泥塑传承人的身份走进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大课堂,为省城的小学生讲课。他长期在枣庄山亭、市中和滕州的相关学校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并先后走进济南、临沂、淄博等地的学校和社区,传承民俗文化和泥塑技艺。他用手里的泥塑技艺为公益事业服务,参与创作了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等红色文化基地的红色抗战雕塑公益展系列作品。

因为创作《我村抗疫一线》而累倒的刘进潮,经过打针吃药休息,身体刚刚好一些,就又一头扎进工作室。在他休息的这几天里,他被媒体广泛宣传的钟南山院士的事迹感动了,特别是那张钟院士在高铁餐车上坐着休息的照片,深深震撼了他。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世人面对疫情惊恐茫然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逆流而上,并向全国人民传递了抗疫必胜的信念。在病床上,刘进潮就已下决心,要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向钟南山院士致敬,把钟院士面对疫情时的自信和坚毅传达出去。

又是五天五夜。在最寒冷的日子里,刘进潮被钟南山院士的人格魅力感动得热血沸腾。创作过程中他经常打开手机,从即时新闻中寻找钟院士的形象,捕捉老人最传神的表情,随时对作品进行修改微调。刘进潮仿佛是在与疫情抢时间,又像是承担着代表大家致敬钟院士的责任。他再一次忘记了时空,忘记了自我,甚至忘记了自己因为过度劳累病倒过,刚刚离开医院。

曙光初现,新的一天来临。望着刚刚完成的钟南山院士塑像,刘进潮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边向当地文旅局、文联汇报,一边自己上传发布抖音。他希望借助自己的作品,把钟院士面对疫情的果敢、自信和牺牲精神传递出去。

刘进潮创作的抗疫系列作品,成为枣庄甚至山东表现抗疫题材文艺作品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一批,得到了山东省文联、山东省文旅厅以及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0-08-26 □汪柏青 1 1 文艺报 content56107.html 1 一个乡村雕塑艺人的“抗疫”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