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红极一时的法国动画系列短片《微观小世界》讲述了发生在农场和花园里的昆虫故事。在每集3分钟的时长内,创作者将实拍的田园风光和计算机制作的昆虫动画结合,塑造了机智的瓢虫、勤劳的蚂蚁和淘气的苍蝇等特征鲜明的昆虫形象。
托马斯·邵博(Thomas Szabo)同时担任《微观小世界》的编剧和导演,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入围1996年戛纳电影节的法国纪录片《微观宇宙》。纪录片将摄影机对准了生活在花园中的昆虫,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奇妙的微世界。此外,《微观小世界》还受到了20世纪50年代华纳动画的影响,角色的性格设计就像昆虫版的兔八哥和达菲鸭——相互捉弄的角色、表演驱动的简单剧情和富于节奏感的笑料,这些设计都受到了当年华纳动画短片的启迪。
在《微观小世界》获得成功后,2007年托马斯·邵博和曾担任科幻电影《第五元素》视觉设计的海琳·杰洛德合作导演了该作品的第二季,并在几年后推出了以昆虫为主角的动画长片《微观小世界:迷失的蚂蚁谷》。
2018年,两位导演再度联袂创作了第二部动画长片《微观小世界:来自远方的援军》。这部90分钟的动画电影延续了《微观小世界》系列片和《微观小世界:迷失的蚂蚁谷》的无对白特点,充分发挥电影蒙太奇的特性进行叙事。一队组织有序的黑蚂蚁在杂货店搬运食物,在遭到红蚂蚁的阻挠后,他们通过触角发送摩斯电码向远在森林中的瓢虫求救。瓢虫成功救出了蚂蚁,但自己的儿子却不幸被封装在运往加勒比海畔的瓜德罗普省的箱子中。瓢虫乘坐飞机漂洋过海,在充满竹节虫和毛毛虫的热带丛林中历尽艰辛,最终在搭乘飞船前来援助的小蜘蛛和蚂蚁的帮助下救出了儿子。
虽然剧情并不复杂,但是对儿童观众而言,顺利理解这部无对白动画依旧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动画中出现了多个昆虫角色,但同类昆虫的外形有较大的相似性。例如瓢虫一家的角色设计仅仅在身体大小上做出了细微的区分,其他部分的设计则完全相同,这导致在不同镜头中分辨瓢虫的确切身份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此外,故事线索频繁地在不同角色之间跳跃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为没有对白来对重要的剧情转折进行衔接,有时对角色行为动机的理解会突然在转场后变得模糊起来。
故事在支线情节的设置上花费了较多的笔墨,例如瓢虫的儿子爱上了另一只小瓢虫、瓢虫联合毛毛虫赶走了准备将海滩开发为商业项目的人类等,每条支线的设计都蜻蜓点水,未免过于细碎。但是本该作为重点强调的来自远方的援军——乘坐着气球飞船前来营救瓢虫父子的蚂蚁和蜘蛛的主干情节又被冲淡了。
考虑到电影的奇幻特点,《微观小世界》系列片中大量的生活场景实拍素材被替代为动画电影《微观小世界:迷失的蚂蚁谷》中制作精美的计算机动画。在《微观小世界》系列片,蚂蚁搬走野餐桌上的方糖是为了在土地上建造金字塔,除了蚂蚁的动画是使用计算机进行制作的,其他的场景和道具都使用了摄影机进行实拍——这种现实和幻想的结合恰到好处,令人感到微观世界仿佛真的存在。而动画电影《微观小世界:迷失的蚂蚁谷》中大量使用了计算机动画,虽然这是考虑到大银幕观影效果和剧情需要的折衷方式,但是却削弱了影片的创作初衷——展示花园中你不曾观察到的微观世界。
尽管如此,《微观小世界:迷失的蚂蚁谷》依旧保留了《微观小世界》系列片中许多令人惊艳的设计。例如瓢虫之间依靠吹起小喇叭来进行交流;蚂蚁之间利用摩斯电码进行消息的传递;昆虫快速飞行时使用战斗机的声音为其配音等等。虽然在剧情的把控上存在瑕疵,但在角色表演和性格塑造上,《微观小世界:来自远方的援军》依旧像前作一样可圈可点,是一部在动画形式上颇具创意和巧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