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李白”登上越剧舞台

□赓续华

写不尽的李白。汝自天上来,携才八斗,尘世狂发仙歌。李白的一首千古诗作《登金陵凤凰台》触发当代才女罗周的脑洞,越剧《凤凰台》当令而出。不仅为南京越剧俊彦李晓旭提供了仙机,更暗合了南京“文学之都”的美誉。

罗周独辟蹊径,用浪漫手法书写了李白与玉真公主的一段佳话。暂且不论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才子佳人一见钟情,惺惺相惜就是一幅胜景,令人艳羡。作为新编古装剧,该剧对于李白的塑造可谓新鲜别致。作者将着眼点放在了他风流、气傲、多情等焦点上。明月清风,李白泛舟在波光粼粼的江上,欣闻清亮的琵琶声,循声而去,懵懂懂醉醺醺撞上玉真公主的行舟。这一撞,撞出了沁人心脾的诗境深情。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逢,正是玉真公主有意安排,是一个才女对大诗人的向往,是美与诗的邂逅。越剧舞台上情义绵绵的李大诗人虽然与那个徘徊在庙堂与江湖间的传统李白一脉相通,但别开生面,彰显了李白情趣非凡的生活状态。令人情迷神往。李白与玉真公主一波三折的惺惺相惜与心心相印,不仅透视出大唐由盛至衰的历史演变,更对唐诗的意韵与精神气象予以高度激赏。对男女主人公而言,若无唐诗,生不如死。足见精神家园在他们生命中的分量。而孟浩然的如影随形,又为唐诗的胜景勾勒出更加壮阔的轮廓。整出戏是一个充满了美丽想象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线索清晰,风格突出,词美且意境深远,李白对爱情的态度,轻物质,重精神,在乎心心相印,追求灵魂对话,有大唐的人文风情,于当下很有价值意义。那份理想爱情令人唏嘘感慨。李白与玉真公主从相遇到相知相爱,在梦中诗中相依相随。不在乎相濡以沫的佳事,更钟爱忘情于江湖才是幸事。爱情于李白而言是匆匆彩云。他心心念念的是“举杯邀明月”,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长安不见使人愁”。因此,李白登临凤凰台时的起兴唱叹,方道出一代诗仙的家国情怀。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摅志言情,是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斟酌。全剧人物集中,叙事简约,处处可见剧作者罗周的智慧与情趣。

南京市越剧团是越剧界的劲旅。本世纪初曾演出了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颇受好评。今天,李晓旭又将大唐诗仙李白形象推上了舞台,赢得一片喝彩声。越剧擅长表演才子佳人的卿卿我我,恩恩怨怨。如何塑造李白这位诗仙,对青年演员李晓旭是一个考验。晓旭所宗的毕(春芳)派善于演喜剧和小官小吏小人物。但毕老师学习能力十分了得,她常按照人物性格所需,大胆借鉴其他流派唱腔特色,甚至跨剧种从京剧、黄梅戏声腔中“捋叶子”为我所用。这种转益多师的理念深刻影响着晓旭。晓旭谈起创作李白这一角色时说,既要体会李白的自由奔放,也要洞悉他心中对情爱的那份敏感与细腻,他情定玉真却推开公主,恰恰透露出李白傲娇的心理。因此,她塑造的李白悲喜交织,倜傥不羁,放浪形骸,才华洋溢,诗心葳蕤,不染尘埃。李太白心高气傲中流露出如火真情,对玉真公主一往情深,貌似拒绝其尊贵的身份,其实是放不下自己高贵的灵魂。这种纠结刚好传递着人物性格特点与魅力。作为越剧小生,李晓旭的嗓音宽亮,中气十足,音色受听,行腔流畅,咬字清晰,声情并茂。这与她打小受到系统规范的训练有关,也与她爱戏如痴,刻苦耐劳有很大关系。再加上悟性极佳,得到乃师真传。毕老师的四字箴言“淡定,纯粹”,言犹在耳,念念不忘。2015年,晓旭又拜师昆曲名家石小梅,使其表演再上新的台阶。去年她主演的《乌衣巷》,一人饰两角(徽之、献之),一戏展两腔(竺派、毕派),占尽风流。而《凤凰台》的李白形象塑造让晓旭的艺术又登层楼,令人刮目。演员在舞台上成长,晓旭在塑造人物中成熟。南京市越剧团这个充满朝气的团队在大量演出中向全国优秀院团挺进。

完稿之际,看到罗周观看《凤凰台》后的一段感言,甚喜。情不自禁借他人之玉,琢己之石。“诗、爱、浪漫与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盛唐的笙箫声里, 又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他们用尽气力去拥抱这一切,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有诗、有爱,这个世界才让人如此留恋。你的诗,便是我的家,我们的家。”

2020-09-30 □赓续华 1 1 文艺报 content56595.html 1 “李白”登上越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