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追寻诗与爱的极致

□罗 松

越剧《凤凰台》塑造了越剧舞台上首个李白形象,为观众展现了李白鲜为人知的情感和婚姻生活,表达了人们对于诗与爱的极致世界的执著向往,并折射出大唐由盛及衰的历史变迁。南京市越剧团立足本土,深度挖掘李白与金陵的诗缘和情缘,结合极具江南灵秀之气的越剧艺术创排了集歌、舞、诗、画成一体,熔意、趣、神、色为一炉的艺术作品,不仅打造出了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俱佳的作品,也实现了人文历史的传承与弘扬。

越剧《凤凰台》以李白和玉真公主的爱情为主线,李白和宗小玉的婚姻为副线,以李白三上凤凰台,故地见故人,故人行故事的前后呼应的叠化手法,表达了关乎诗与爱、浪漫与自由的永恒主题。该剧是对传统才子佳人题材的当代解读和全新表达。李白与玉真浪漫邂逅,一见钟情,却不愿依附她的公主身份,拂袖而去,后因感动于宗小玉为保护《凤台曲》诗壁,千金借贷,还款10年,与之结亲。该剧对三人感情的关系巧妙把握,将看似情感对立的关系转化为一种默契而和谐的共生关系,甚至是同病相怜的共同遭遇者。两个女人虽然没有交集,但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气质却构成了戏剧色彩的对比,犹如红玫瑰与白玫瑰,散发着不同的芬芳,放射出人性至善的闪光点。

该剧在爱情的主题中渗透历史的况味和人生的感悟。全剧由一段段的故事片段组合而成,看似并不连贯,但足以把唐代山河凋零的社会状态和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诠释得入木三分、合情合理。凤凰台的首尾呼应,串联起李白一生的沉浮和情感的寄托。山河破碎,玉真离去,李白亦颠沛流离,在乱世之下,曾经的美好繁荣已不复存在,只有那凤凰台下滚滚的江水见证了李白曲折的情感生活、折射出大唐的兴衰。在这样的乱世下,惟有李白的诗歌才能够慰藉玉真与宗小玉曾经被重创的心灵。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虽然国破家亡,但是有了美妙的诗歌就能使人“始信红尘未成灰”;有了美好的诗歌,“哪一处不是你家,哪一处不是我家,哪一处不是百代之后,千万人家”,真正的“家”应该是心有所寄、灵有所托。该剧在厚重的历史氛围中展现人们对于精神家园、心灵归宿的渴望与追求,而且越是动乱的年代,诗越被人们珍惜,成为人们寄托心灵的精神家园,演绎出时代的风云变化、人生的大起大落。

越剧《凤凰台》是一出很纯粹的文人题材戏剧作品,同时也实现了文学性和戏剧性的有机统一。编剧罗周发挥了一贯文采飞扬的文学天赋,文辞华彩而不张扬、典雅而不晦涩,流畅舒适、清新隽永,通篇行云流水般将戏文与诗文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尤其第三折中化用李白诗作“抽刀断水水更流”入戏,成为剧中一大亮点。李白大婚之日,凤凰台旁,玉真突然不请自来,领皇家仪仗,盛装出现,看似是“抢亲”,实则是与李白道别;随后拿出一把刀,却让李白斩断流水,意味情丝难断。导演翁国生擅于营造和渲染戏剧氛围,赋予这段本不具备矛盾冲突的情节有较强的戏剧性,可谓奇中见平,平中求真。

编剧抓住了李白人性与诗性的精髓,整体风格浪漫奇特、天马行空,飘然而来,悠然而去,写作构思技巧不落窠臼,在大的情节走向、基本的人物性格的框架下,一些细节设置、人物对白不按惯常情理逻辑,无关乎章法,不在乎踪迹,然而总体却丝毫不乱,展现了富有个性的文人情趣和文人气质,从骨子里透出的风雅令人玩味。该剧无论从情感设置,还是表达手法上,都具有十足的现代性。比如,高力士问玉真公主:“世上男人多的是,你何必盯牢个李太白?”玉真回答:“世上美人儿多的是,那三哥,又何必盯牢个杨玉环?”当李白讲述为何娶宗小玉为妻时,玉真说:“然我若嫁人,且不看他肯为我做些什么,但看我见着他时,有多欢喜;离了他时,又多伤悲!”李白因不愿效仿王维取媚公主而被高力士讽刺为“吃飞醋”。还有李白两次抱玉真腰的细节前后呼应,情景虽相似但境遇、心态皆不同,一句“真个瘦也”道出多少世情的沧桑巨变,这些实则是从现代人的视角对古人的性情和情感悲剧的一种无奈的调侃表达,也使该剧在风格手法上融唯美悲情与调侃戏谑于一体。

在整体悲剧的故事里,一些饶有情趣的小情节写得很生动。如第一折李白月下寻琵琶声追船、以紫裘换船,这种疯狂的举动在孟浩然一路不可思议的注视下刚好衬出李白率真浪漫的独特的艺术家气质。饰演李白的女小生李晓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既为观众熟悉的豪放潇洒、桀骜不驯的李白,又有令观众陌生的多情痴情、重情重义的李白。这是富有越剧灵秀之美的李白,是凸显越剧毕(春芳)派风格憨直可爱的李白,是当代年轻人视角下狷狂洒脱的李白,是一生放浪不羁却在潇洒的背后屡屡遭受现实打击孤独苦闷的李白。越剧的李白将以浪漫的悲情带你飞升到诗与情、江与月的极致世界中……

2020-09-30 □罗 松 1 1 文艺报 content56596.html 1 追寻诗与爱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