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中国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

□王 蒙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说,我们强调中华文化以丰富我们的精神资源,挖掘我们的历史传统,强化我们的文化自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于”就是说传统文化已经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在革命、建设、改革当中得到了熔铸,形成了一套中国向前发展的、走向现代化的、而且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说我们不管用多么大的热情宣传传统文化,不是回到汉代,不是回到清朝,也不是要回到民国,而是要建设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从一开始就非常反感一到9月份有些学校开学的时候穿的那种稀奇古怪的服装,而且捂得一身汗,甚至还要求背《三字经》、背《弟子规》,包括一些企业吸收工人时也要先背《弟子规》,如果都按《弟子规》的规矩办事,恐怕咱们工人的福利也许会出现问题。我们学传统文化不是要复古,而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很早我就听赵启正先生说过,他有次带一个高级学者代表团在国外访问,到了一个国家,那个国家的人问道:你们到处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不能稍微给我们讲几句怎么博大精深法?启正同志对同行一个学问最高的同志说,你讲一下。这个教授表示:没法讲,博大精深你能有法讲吗?又博大又精深,讲的话就得讲半年,开门课都可以。然而我说,怎么博大精深就没法讲了呢?我就觉得咱们得想办法让中华文化有法讲,讲得不太准确不太对可以,只要不断改进充实。所以我试一下,确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有不成熟的地方或者硬伤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中华文化的“三性”

我认为中华文化有三种特性。

第一是积极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你或许不能解释清楚生命的来源、归宿与终极意义,但是你必须积极地履行你的道德义务,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积极性。

第二是此岸性。但不完全是按佛学的观点来讲,而是说此生此世当下就是此岸。孔子的说法是:“未知生,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子的说法是:“圣人为不求知天”。不要求知天,但就在讲天道的一段里,荀子紧接着又说,想要了解天机、天意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尊重天的规律、天道、天理,这是可能的。人要敬畏“天”、服从“天”、顺着“天”来做事。就是说,要在这种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什么情况之下,还得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儒家讲“修齐治平”,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比如老子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其实也是讲另一种“修齐治平”。

第三个是经世致用性,跟前面说的两个都有关系。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瞧不起孔子,黑格尔曾说读了《论语》(当然是译本)后,觉得还不如不读。不读的话他本来非常尊重这位东方的大圣人,读了以后却觉得都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他甚至指出孔子缺少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反,黑格尔非常佩服和喜欢老子,尤其喜欢他“知白守黑”的绝妙提法。然而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却对孔子赞许有加。这个原因很简单,黑格尔是专家,是大学者,孔子不是专家,不是学者,孔子还嘲笑自己说:自己种地不如老农,种菜不如老圃,一定要问特长,我只能答是赶车。孔子要做的不是专家,不是学者,是圣人。圣人是什么?挽狂澜于既倒,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把这个社会能再整理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他的人品、他的言行举止都成为社会的榜样,都能改变社会风气,优化社会风气,使正在堕落的社会恢复到像西周一样“郁郁乎文哉”的时代。孔子还主张“君子不器”,他看不起那种只会一两样绝活的人,他倡导的是整套“修齐治平”之道,是要建立大同社会。伏尔泰与黑格尔不同,他觉得孔子太了不起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世界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道理讲清楚,而且既没提圣母玛丽亚,也没提耶稣基督。这是因为伏尔泰是启蒙主义者,他所碰到的论述者都是用《圣经》来解释,要用另外一个世界的神来解释。

(下转第2版)

2020-10-19 □王 蒙 1 1 文艺报 content56776.html 1 中国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