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应该说,把包括发展文艺在内的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是与新时代的要求及其在新时代的使命相匹配的。现在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学者认为,这个大变局体现为“世界经济重心之变”“世界政治格局之变”“全球化进程之变”“科技与产业之变”“全球治理之变”。固然如此,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深层次的变化却是来自文化格局、文化秩序之变;或者说,在这样的世纪变局中,文化格局、文化秩序之变更带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建设日益带有强基固本的意义,以我国文化文艺的繁荣发展为契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文化文艺主体性,复兴中华文明,使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提升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华文化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已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鲜明特质。
(一)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什么把坚定文化自信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呢?正在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对于文艺创作来说,“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把文化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一的历史高度要求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时代佳作。既要有坚定的民族文化立场,有一以贯之的民族文化本土性、主体性;又要强调鲜明的民族文化、文明的典型性和辨识度,突显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中华美学精神特质,呈现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从而以优秀文化文艺作品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增添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
(二)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能确立并增强中国人民的精神主动性呢?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地位,也坚持人民的价值主体、审美主体地位,是中国人民利益上的守护者、精神上的主心骨。
马克思主义对于文艺创作来说,不是抽象的理论存在,而是人民美学权利的真切实现。在文化文艺领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就意味着文化文艺工作者须牢固而自觉地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于文艺创作而言,人民美学的原则要在作家艺术家的内心扎下深根,在作品和艺术形象中扎下深根,在文艺理论和评论中扎下深根。这不仅是合目的的,而且是合规律的。因为文艺创作有一条颠扑不破的基本规律,即“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三)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使之成为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基本方略,旨在为当代中国立心铸魂,把爱国主义作为文化文艺的主旋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文化文艺工作者无不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这个“文”,就是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这个“心”,在今天就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基本方略,要求文化文艺工作者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和主线,自觉将其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化文艺创作之中,转化为生动的“新人性格”和精彩的“中国故事”,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培育能够承担新时代历史使命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略,作为三个根本性支撑,把我国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个新的历史高度必将推进中国文化文艺迎来伟大复兴,充分发挥其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这个新的历史高度将使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始终屹立于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其新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