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外国文艺

狄更斯逝世150周年:

失而复得的狄更斯肖像

□沈大力

狄更斯

爱尔兰女画家吉里斯

失而复得的狄更斯肖像

巴黎第九区的夏普塔尔街位于大都会的闹市,在蒙马特尔高地下,离灯红酒绿的皮卡尔广场去无多路,是作家和艺术家的“采地”。当年,乔治·桑曾在此栖身,跟肖邦同居该处。街对面是一座三层楼阁,小院里种着风铃草、丁香和玫瑰,绿树荫庇着荷兰裔法国艺术家舍费尔兄弟阿里和亨利经营的画廊,现辟为“浪漫生活博物馆”。彼时,两兄弟每周五晚在这个第二帝国的“新雅典”举办夜会,邀请安格尔、德拉克瓦、李斯特、罗西尼、拉马丁,以及近邻乔治·桑和肖邦等名流莅临。客人中还常有来自英伦三岛的狄更斯和苏格兰女画家玛格丽特·吉里斯露面。坊间流传着玛格丽特·吉里斯曾为狄更斯绘肖像的轶闻。

玛格丽特·吉里斯(Margaret Gillies)1830年生于伦敦,幼年丧母,和姐姐玛丽一同被叔父家收养,送往爱丁堡过活。不久,她去到画家弗雷德里克·科鲁柯瑞克画坊,跟比自己大15岁的索斯乌德·史密斯医生同居。她希冀在美术上能有所发展,于50年代初闯荡到巴黎,幸遇活跃在巴黎画坛上的舍费尔兄弟,进入“新雅典”文艺俱乐部。由此,她在那里同旅居巴黎的英国作家狄更斯有了一段来往。

狄更斯致力于捍卫穷苦人的权利,与曾在伦敦“贫困法律委员会”(poor Law commission)工作的索斯乌德·史密斯志同道合,进而结识了他的女友玛格丽特·吉里斯。1843年秋天,玛格丽特的姐姐玛丽参与撰写旨在改善穷苦人境况的题为《时代的新精神》一书(A New Spirit of the Age),需要一幅为穷人呐喊者的肖像,恰巧选中了年轻的狄更斯当模特。这样,正当年的狄更斯就进入了女画家的眼帘。当时,狄更斯陷入文学创作低谷。1836-1837年他在月刊上成功连载了《匹克威克外传》,但是刚发表的长篇小说《切兹尔维特》却受冷落,没有能引起预期的反响。出版商开始对他失去兴趣,在狄更斯答应自己承担大部分费用的苛刻条件下,才勉强印行了他写的5篇《圣诞故事》。

最令作者失望的是,他1840年去美国游历,在纽约没有看到自由女神像下的民主和正义,反而目睹里士满对下层人的奴役。他所尊崇的历史学家卡莱尔曾说“金钱王国是民众贫困的根源”,狄更斯在哈得逊港的泪岛和波士顿感同身受。《雾都孤儿》的作者在《旅美札记》里写下了自己在“新世界”的所见所闻,坦言这一切让他 “满腔忿懑”,“心中淌血”。这般直言不讳的表述,自然不讨一些维护既立秩序的读者欢心,致使不识时务、逆潮流的这位作家在雾都陷于孤立境地。可想而知,当狄更斯应邀坐在玛格丽特对面让伊画像时,神情是不无忧虑的。更何况,他手头拮据,还受着养家糊口的沉重压力。这一切在女画家完成的青年狄更斯肖像上表露得都十分明显,非常真切。那是“孤星血泪”对“远大前程”的一种精神迷惘。翌年,狄更斯31岁的这幅肖像画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亮相。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看了以后,深受触动,抒发感想道:“他虽然有鹰一般的眼神,但身上布满着人类的尘土”,这无疑是一位知音发出的心声。那届展览会总共推出近1500幅作品,玛格丽特·吉里斯有4幅作品参展。可是,在维多利亚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英伦画坛上,一个像玛格丽特·吉里斯这类连皇家美术学院会员都不是的普通绘画者,根本没有任何地位,其处女作淹没在众人对透纳水彩风景画的一片喝彩声浪里,也不足为怪。

事实上,玛格丽特·吉里斯为狄更斯绘的这幅肖像逼真而且生动。按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的直觉来看,女画家跟男模特之间似乎有一种相通的缘分,二人彼此产生共鸣。玛格丽特·吉里斯是一位在19世纪为女性权利奋争的先驱,深切同情穷苦妇女儿童的悲惨命运。她曾亲自爬进令人窒息的采矿隧道,体验妇女和儿童在矿山受奴役,被迫在炎热的地底下裸体忍受酷暑煎熬的悲惨命运,将其表现在自己的画作上。而狄更斯在小说里对奥利弗·退斯特厄运的真实描写,则与作者本人艰苦童年的经历密不可分。玛格丽特所绘的这幅狄更斯肖像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作家文学生涯起始的生动写照,散发出一种不同凡响的气息。可惜,画家本人未能保存住这幅作品。一般人只能从一件该画的雕刻作品得知原作的存在。女画家逝世前不久,作家弗雷德里克-乔治·基顿曾经为写狄更斯的传记走访过她,打听那幅肖像的下落。她回答说连自己也找不到了,让人如坠五里雾谷。许多年过去了,正当人们因无从着手想放弃寻找时,神秘失踪的肖像突然在21世纪出现在远离欧洲的南非。

玛格丽特·吉里斯跟1861年死去的索斯乌德·史密斯医生有过一个养女,唤作格特鲁德·希尔。她嫁给了哲学家,《哥德生平》的作者乔治-亨利·刘易斯的长子查尔斯,两家成了姻亲,加上刘易斯的婚外恋情人玛丽安·艾凡斯,即笔名为“乔治·艾略特”的著名小说家,双方过从甚密。乔治-亨利的弟弟赫伯特后来移民到南非的纳塔尔。据说,正是这个赫伯特把格特鲁德养母玛格丽特·吉里斯早年画的狄更斯肖像绕道好望角,带到了遥远的异邦。

将近一个半世纪后,狄更斯的肖像最终在南非纳塔尔出现。2018年,伦敦的菲利普·莫尔画廊(Philip Mold Gallery)得到了从南非方面传来的讯息。这幅久被遗忘的珍贵作品在一个“垃圾箱”里被发现,某文物收藏者2017年在房屋清仓拍卖会上付了27英磅将之买下。据说,该画像被人找到时,因遭多年尘封,满是污垢,已经看不清画上人物的面目轮廓了。“珠还合浦”,现今,玛格丽特·吉里斯早年为狄更斯绘的这幅肖像已经运回伦敦,由狄更斯博物馆收藏,开始向公众展出,供参观者一睹天才作家年轻时的面容,与人们习惯见到的大胡子狄更斯面貌判若两人。

长期以来,与狄更斯青年面貌肖像久久被世人遗忘一样,绘画人玛格丽特·吉里斯也自然在忘川流逝,一向无人问津。直至珍贵肖像失而复得,人们才开始提到她。玛格丽特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女子,为坚持女性的独立与自由,她没有跟自己爱上的索斯乌德·史密斯举行婚礼。1861年史密斯在意大利去世后,她同姐姐玛丽在伦敦相依为命,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直到1887年谢世,享年84岁。一些亡者追忆录对她的生平所述寥寥无几,但称她是一个“艺术界的高尚女性”,“为后来的女史们开辟了道路”。

据安娜·蓬斯在评论巴黎腓比斯书局出版狄更斯《旅美札记》法译本时说,狄更斯在美国游历时看见纽约等城市里的蒂凡尼灯具店橱窗摆着他的雕塑胸像复制品出售,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厌恶在“一个金钱统治,穷人贫困的国度”里,将他的形象当作商品贩卖,觉得这与自己的文学意向全然悖谬。2012年,欧洲纪念狄更斯诞辰200周年,称誉他为“世界最著名的作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确是英国维多利亚文坛“无法模仿的天才”。狄更斯笔下的伦敦生活场景令人啼笑,在困境中存有期望。小说中2000多个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刻画入木三分。或许正因为此,他跟维克多·雨果一样,成为了作品插图最多、最精彩、最大众化的世界文苑巨擘,截至1853年,仅各类小说人物肖像就超过800种。

为狄更斯小说画插图的画家构成了一个天才星座,其中有罗伯特·塞穆(Robert Seymour, 1798-1836),他于1836年为最早连载的《匹克威克外传》插图,给作品增色不少,可惜患抑郁症自尽。另一位是罗伯特-威廉·巴斯(Robert William Buss, 1804-1875)。他接替塞穆,继续为《匹克威克外传》画插图,因出版商不欣赏他的画风而被解雇。巴斯对狄更斯十分钦佩,画了一幅《狄更斯之梦》,让作家小说里的人物环绕在他周围,一度产生很大影响。巴斯被迫离开后,狄更斯另选了哈博洛特·科奈特-布朗纳(Hablot Knight Browne, 1815-1882)担任其小说的主要插图者。20年间,后者为狄更斯的10部作品插画,自己化名“费兹”(Phiz),以与小说作者的笔名“波兹”(Boz)相呼应。尚有乔治·柯鲁克瑞克、乔治·卡特莫尔、塞缪尔·威廉斯、约翰·李奇和卢克·费尔德等多位有名望的专业画家,分别为《雾都孤儿》《圣诞颂歌》等小说故事作画。一幅幅图像绘影绘色,充分体现狄更斯作品的特质,吸引了大批普通民众读者,使之声振四海。

值此狄更斯逝世150周年,联系到玛格丽特·吉里斯早年为他所绘的肖像复得,人们不免会感悟到,那幅画像是对作者未来文学创作的预兆。而狄更斯一生辛勤笔耕写下的一本本社会小说,于“现实厄运与幸运矛盾中产生梦想”,正是他秉性和气质形象的映现。谚曰:“文如其人。”窃谓,这个常理恰在狄翁身上得到了贴切的印证。

2020-11-04 □沈大力 狄更斯逝世150周年: 1 1 文艺报 content57016.html 1 失而复得的狄更斯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