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老人是陕西人,大半生工作生活在湖北,而钟法权同志是湖北人,长期工作生活在陕西,一位生活在陕西的湖北人为生活在湖北的陕西人作传,一定意义上也是两地人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结晶,是共同的炎黄子孙的精神交融,也是文坛的一段佳话。
在炮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里,张富清同志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在历次战斗中冲锋在前,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殊勋。转业地方之后,张富清所从事的是最基层的领导工作,当然也没有了撼天动地的战争场面,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里,张富清保持和发扬了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保持了一颗共产党人的初心,时时刻刻用人民公仆的标准要求自己,进而树立起和平年代里的精神楷模形象。作者用简明扼要又生动传神的笔触,还原了恢弘的战争场景,又在平凡的生活中,精心撷取着墨点,于平凡中见伟大,见微知著地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本传记最大的特征首先是描写主人公思想境界时着墨点寻找的精确。比如张富清转业后,几次被安排到更艰苦的地方工作,他都没有二话,“打起背包就出发”。比如通过他担任粮油所主任时自建米厂增加供应、并且坚持原则不给领导机关搞特殊化,在担任三胡公社副主任时带领群众找水,调到卯洞公社后身先士卒带领群众为修筑公路会战、亲自打炮眼放炮等事迹,集中反映了张富清的工作作风和思想境界。还有在描写他的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时,对于妻子、子女在工作、学习上从未享受过一丝“照顾”,反而时常要作出牺牲时客观实际的心态描写,不做拔高处理,从而在真实中让人更加信服。从中国文学传记书写的历史来看,一直主张秉笔直书,也就是做到客观真实。那么,在给张富清老人这样一个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英雄人物作传的过程中,更是需要这样一个态度,把主人公伟大、光荣的生涯客观真实地记录下来。作者正是以这样的精确、精准、精到,采撷了张富清战斗、工作与生活的精华片段,从而成就了整个传记的精美。
其次是文风的朴实和语言的平和。传记作品、尤其是对伟大人物立传,必须要掌握好的是文风和语言,要让英雄的感天动地的事迹、可赞可学的品质,在娓娓道来的、不虚妄、不浮夸的语境中构筑起来,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伟大英雄的形象,才能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本书的作者文风端正,叙写客观、叙述真实,用事实说话、用客观佐证,避免了高大全式的概念化和歌颂式的脸谱化等笔调。纵观全书,就是一个晚辈对一个老人生平的客观记叙,满篇是看似平常普通但又有足够说服力的事迹,并且避免了无谓的评论和感慨等,从而让整个传记在语言和文风上显现出清新之风。
钟法权同志作为一个部队的作家,能够坚持文艺为人民的创作方针,深入生活,扎根第一线,在端正的创作态度指引下,他对掌握的素材进行精准拣选、对主人公丰富的事迹进行精确提炼,从而让主人公的工作生活得以全貌式的展示。这样的创作态度值得褒奖,这样的文风也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