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群在广西山歌海洋执著漫游的文化驱动力,源自乡土意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源自对自己文化信仰的自尊和文化身份的认同。几十年来,中国各民族之所以能和谐相处,所依托的就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对彼此文化信仰的理解和包容。而认知是认同、理解的前提。对于山歌的认知,不应只局限于图书馆里的文献,应该回到民族—地域文化的整体,回到日常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广西山歌是从古至今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广西各民族生活之一部分,当代广西山歌当然也就是今天广西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反映。这是经过20年来山歌活动的田野观察以及宋安群的深切认识。
按宋安群的观察和分类,在当代,有六类活态山歌。所谓活态,也就是仍然还活在口头、人们还在唱的山歌:敬神祭祀山歌、人生仪礼山歌、谈情说爱山歌、孽贱戏谑山歌、宣教训导山歌、故事长篇山歌。他发现,民间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敬神祭祀山歌,这是村社文化敬畏自然、敬畏祖先、敬畏生命的母题,也是传统精神的投射。当然,情歌仍然是山歌中比重最大的部分,它最有活力,最美好,最友善,因之也最能抚慰人心。人生仪礼山歌广泛出现在乡民生、婚、寿、丧以及祝贺新居、庆贺开业等重大仪式上,以歌载情,发挥着享受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以及凝聚乡情、友情的文化功能。宋安群还敏锐地观察到,传统情歌里的孽贱戏谑类山歌,将调侃与戏谑发挥到极致,已经从情歌中脱颖出来,自成品类,成为了广西山歌的奇葩。宋安群还着眼于长篇叙事山歌的收集、整理和评介。他指出多部长篇山歌,及时、真实、真挚地反映了当代乡村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生活,具有为当下存史的记载意义;瑶族长歌《千家峒史》包容了创世史诗、迁徙史诗、英雄史诗三者必备的内容,放到世界民间文学之林中去比较,都可以占有一席荣耀的地位。书中给出了六种活态山歌的新见解,例证了广西少数民族一直不懈地坚持民族自信,忠于自己的民族起源,忠于传统的生命文化,一直利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在努力创造对得起本民族乃至世人的山歌作品。
宋安群出生于山歌、彩调之乡宜州,这里也是刘三姐的故乡。他从小受家乡的文学艺术熏染,爱好广泛,在小说、散文、戏剧、古典文学评注、音乐等领域都有过辛勤的创作耕耘。对民间文学的兴趣,从故乡宜州的山歌、彩调肇始,进而到翻译出版了4本俄罗斯情歌精华集,而后,近年回归到对广西山歌的观察、研究。他认为,当下对广西山歌的认识、评价,“已经匹配不起广西当代山歌活动及其文本奔涌而出的情势,它在呼唤破局”。并认为,仅仅在广西的视界里看山歌,是无法看清它的全貌以及它的价值的,必须把它放在世界文明史的视野里去观察比较。
宋安群通过极具个性的评点、记叙、串讲、夹评夹议的文体方式,倾情于自己对广西山歌的大爱和新的认知。其中,他借用“童心说”来说明孽贱戏谑山歌的健康、活跃;引述马林诺夫斯基强调田野考察必须尊重当地的文化观念,必须站在对方的文化立场;推介摩尔根强调自有人类以来无法存在没有道德观念的时期之真知灼见……借着这些域外理论工具所搭建的学术之梯,让读者打开了解广西山歌之门,了解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民间文化,它们的主体精神是相似的,文化内涵是相通的。了解广西山歌,也获得了打开其他地域文化的钥匙,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呼应、本土与世界的融通,领悟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现实意义。
书中引介了美国学者拉波波特的观点,“文化价值没有绝对标准,真假、美丑、对错,只能以使用这些概念并受其引导的人们所接受的文化标准进行判断”,这是具有新意的引述。按照知名学者聂震宁的评价,“这是书中的闪光一笔,升华了对广西山歌的鉴赏、评价理念,同时,对于反对以外来文化菲薄中国文化,对于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十分积极的当下意义”。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的插图和装帧是独具个性的,使图书摆脱了一般广西山歌图书习见的土俗面貌,增强了图书的现代性与诗性魅力,也使这部书真正成为一部创作、编辑、插图、装帧、印制各环节合力打造的精细到位的献给广西山歌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