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界多年“浮躁”的沉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而获得了某种程度的疗治。在这一年被迫取消了许多订制、展览和活动的情形下,美术家大多蛰伏画室潜心创作,疫情给他们带来创作节奏的舒缓,也给他们提供了追问艺术本质的间隙。受疫情严重影响,2020年度的美术展览与相关活动比往年下降近半,美术家的创作状态反而呈现出少有的沉稳与亢奋,生活积累需要时间沉淀,艺术提升需要境界修行。不论国家主题性美术工程的创作,还是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探索,都在此间隙获得了调整、锤炼与突进。本年度主要聚焦于抗疫、扶贫和迎接建党百年等主题的美术创作,并就云端美术现象、中华美育精神和批评话语建设等展开探讨。
开启线上、线下互动的主题展模式
依据今天的网络技术,云端美展本不是问题。但人们习惯走进实体美术馆而使数字美术馆长久处在闲置状态。疫情暴发,云端美展成为2020年的新宠。美术家、美术工作者们通过画笔积极投入到对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描绘之中,并通过自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传播,一时之间抗疫画作广为流传。
疫情严峻时刻,中国美协发布了《致全国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倡议书》,号召全国美术家拿起画笔描绘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英模,讴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美协的这一官方倡议,在短短4个多月内共收到不同表现体裁的美术作品近8万件,尤以漫画、宣传画、速写占比最多,大众美术再度兴起。这如此众多的作品通过中国美协及各省美协官网和自媒体及时传送,热烈而饱满地表现出美术家、美术工作者们对抗疫医护人员的精神支持。8月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共同推出“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该展以“抗疫·美术家在行动”、“抗疫·书法家在行动”和“抗疫·全国群众在行动”3个单元将云端展示的优秀作品荟萃于国家博物馆展厅,全面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美术家、美术工作者以及普通群众创作的美术书法作品。临时关闭的全国各地美术馆、博物馆在疫情危急时期及时开启了云端美术馆,线上美术馆由此流行,抗疫美术作品正是通过各地美术馆的线上展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展示效益。应当说,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展示,已成为今天美术馆的展览常态,而在疫情严峻时刻推出的“抗疫”主题美术展览,也形成了美术界罕见的“以艺抗疫”的创作热潮,大众美术与美术大众化于此互为融合。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2020年,美术界举办了“聚焦脱贫攻坚、走向小康生活”的系列活动。8月11日,“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该展既以新中国70年来反映脱贫致富、生产劳动的作品为展览主线,也试图通过对贫困地区开展的美育活动,助力精神文化扶贫。9月22日,由中国美协、浙江省文联主办的“决胜全面小康——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在杭州公望美术馆举办。12月11日,由湖南省文联等机构主办的“决胜脱贫在今朝·丹青共筑中国梦”湖南省美术作品展在湖南美术馆举办。有关脱贫攻坚题材的美术创作,2020年收获最多,既有对领袖形象的塑造,也有对农民现代生活的真实描写。而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中,农民画所反映的农村脱贫致富图景,可能比任何专业美术家的作品都更能真实地呈现今天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浙江衢州柯城第一座农民画美术馆的开馆及召开的全国农民画学术研讨会,真正在乡村地头开拓了农民美育建设的发展道路,极具方向引领性。
中央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引发了全国有关“黄河文化”主题展与主题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美协和中国美术馆等多家机构举办的“中原风、黄河魂——河南美术作品展”于12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是首个黄河文化主题的美术作品展,通过历史与现实、人文与自然的结构组合,探讨了中原画风的艺术特征与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关河流、交通和地域文明、地缘艺术的关系,在“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创作中更有深刻的表现。令美术界普遍关注的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于7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亮相。疫情期间,该工程外国美术家作品的运输和终评,也成为该展最吸引人的亮点。该工程共评选出188位国内外美术家创作的197件作品,国外美术家通过图像演绎、符号拼接和梦幻虚构的表现方法,真正将不同文明所形成的丝路文化付诸造型艺术得以呈现,他们的独特视角也真正诠释了“一带一路”美术创作工程的文化多样性。有关丝绸之路美术研究,11月13日,由中国美协与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 “敦煌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以“敦煌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为主题,一方面是呈现当下对古代敦煌美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尤其是探讨敦煌艺术与古代丝绸之路中各种文明的交互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着眼于敦煌艺术在20世纪的现代性转化以及敦煌艺术研创在当代如何进行创新性发展。
考量造型艺术本体的探索展示
学术探索在于发掘深度。2020美术创作热点尽管与诸多主题性创作工程的推进息息相关,但这些推进都需潜在地回到对绘画造型性命题的新解。近几年来,全国美展或全国性美展中,最让人们唾弃的是绘画对照片图像的抄袭模仿,而解决这个问题绝非一日之功。因为当下有太多画家并未能在认知与实践上区别造型真实与图像真实,以至于完全用照片图像来替代绘画中的造型形象,绘画性的艺术创造受到严重挑战。12月1日,一个以“新学院主义”为名的全国“70后”油画学术邀请展在宁波纳得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汇聚了27位在当代颇具影响的油画家的具象之作。批评家提出的“新学院主义”理念,意在让再现写实回到造型艺术本体,所谓“新学院主义”并不是完全继承法国学院派那些僵死的艺术创作教条,而是激活那些合理的造型艺术训练与绘画造型规律。这一展览通过对艺术家研习欧洲油画传统而推进中国写实油画深度的展示,力图传递油画本体那些不同于照片形象的艺术再现方法与美学追求。
无独有偶,由提香艺术基金和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联合主办的“追光·合奏”2020提香绘画大赛,通过线上报名和评审,评选出当代最具写实深度的油画作品,成人组获奖作品的作者部分与上述“70后”画家重叠,显示了中国这一代际画家的写实油画探索对提香艺术精神的领悟。不难看出,油画语言的精进,总是伴随着对欧洲油画传统的再度探寻,而12月12日,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的“拉斐尔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于中华世纪坛开幕。疫情阻隔了国际艺术作品原作展览的可能,而该展以国际领先的收藏级数字采集和制作还原技术,精准呈现了拉斐尔大师的36幅代表作,使拉斐尔的艺术实现了在中国的不可能的“相遇”。其实,这种“相遇”更多体现了中国油画与拉斐尔艺术精神的相通,因为中国写实油画从拉斐尔画作中得到的是如何与图像真实拉开距离的深刻启示。
作为年度规定展事,“百年梦圆——2020·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和“第九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分别于11月17日在江苏省美术馆、12月2日在深圳红立方公共艺术馆如期举办。这两个品牌油画展以自由投稿的海选方式更大范围地呈现了中国当下油画的创作基准。总体而言,当下油画创作呈现了两种态势;一是让油画更像油画,中国油画家在表现当下中国人文风貌的同时,力求画得具有油画味儿,从而形成了当下不断寻源欧洲油画艺术传统“以古为新”的借鉴;二是力求创作出具有当代性的中国油画,这些画家不仅从现实感受出发,而且在油画语言上大胆跨界,试图通过对其他绘画语言的转用来丰富油画的当代表现语汇。富有意味的是,由深圳罗湖美术馆举办的“空间的再造——深圳首届抽象艺术展”试图打破中国油画这种以具象写实为基本风貌的稳定性,展览所邀均是中国当代知名抽象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鲜有那种异常理性的冷抽象,也和欧美那种从具象演化而来的抽象不完全相同,相对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思维特征的意象性的抽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抽象绘画一直处在被具象写实油画拼盘的地位,而这个展览提出的“空间再造”,在某种意义上也为中国抽象绘画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水彩画在2020年的表现可谓不同凡响。不仅有11月10日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这种水彩画界最高规格的学术展,还有12月19日在合肥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小幅水彩画作品展”、12月27日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全国水彩画邀请展”,这三个展览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当代水彩画的发展状态与学术水准。应当说,水彩画普及程度最高,但画好和出新却很难。“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收到投稿作品3265件,最终评出255件入选作品,淘汰率很高。但本届水彩·粉画给人带来的惊艳的确不少,这不仅在于作品对日常生活的贴近,更在于贴近之中给人带来“水彩画还能这样画”、“还能画出这样的想象”的惊叹;“第三届全国小幅水彩画作品展”共收到投稿作品4303件,最终入选作品298件,淘汰率居高不下。或许人们觉得小幅水彩是水彩之中的小品,但小得精彩、小得具有实验性,却构成了当代水彩画的艺术高度。
“昆明美术双年展”被称为2020年的收官之展。批评家称这是2020年全世界最后一个双年展,也是2021年全世界最早的一个双年展。的确,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地的双年展大多延迟或按下暂停键,而昆明美术双年展却能如期举行,这也算中国抗疫的重大文化成果。本届双年展以“城市之上”为主题,将视角置于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关于城市与乡村、科技与艺术、人类与自然等问题的讨论,并以上海、深圳、昆明三座城市为观测坐标,围绕“历史文脉”、“当代景观”、“云端世界”三个单元结构展开,这本身就体现了疫情下双年展的“在场性”。“城市之上”主题的提出,是昆明美术双年展继“河流之上”、“水墨之上”系列主题后又一个以“之上”(beyond)为概念的展览。“城市之上”这种对城市文明的反思,也深刻指向了以损毁自然生态为代价的城市现代化,必然把人类推向遭遇种种不可预知灾难的深渊。
新时代的美育诉求
与美术教育发展、批评话语建设
2020年国家有关《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和“十四五”时期教文卫体发展规划的酝酿,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美育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时代美育诉求不仅成为一个年度热词,而且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
让民众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是审美教育最日常、最直接的方式。尽管深受疫情影响,博物馆、美术馆暂时关闭或限制观众流量,但线上数字美术馆、博物馆的流量却与日俱增。为纪念故宫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精心策划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该展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这不是一个简单以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文物为内容的展览,而是围绕苏轼的这些书画文物讲述了北宋以来中国文士生活与古代文化艺术的故事。这一展览之所以能够如此吸睛,除了展品的珍贵,更贵在以美育方式进行了策展探索。
中国现代美育的开创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紧密相连。10月14日,以“青蓝相继”为主题的“江西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该展分为“群贤肇基”、“杞梓成林”、“俊彦传薪”三大主题,以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多维呈现了江西师大建校80年来的美育成果,展示学校悠久的美育传统和新时代美术创作风貌。11月1日,以“世纪美育”为主题的“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周年艺术文献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旨在让观众感受美的创造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形态,美的实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呈现,美术教育理念与方式在社会进程中的发展。这两所高等美术学府的校庆展览,让人们看到中国现代美育的兴起与现代美术教育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美育概念是现代社会赋予公民享有平等接受审美教育的权利,而湖北美院建校百年、江西师大美术学院建院80周年都意味着中国现代美育筚路蓝缕的历程,可以说中国美术教育的演进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2020年底,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全面启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聚焦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新艺科”建设。12月9日,中央美术学院举行全面推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新艺科”建设研讨会。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在讲话中指出,全面建设“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新艺科”既是继承传统的,更是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要以“新艺科”为统领,按照大融合的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议围绕12个议题进行交流探讨,其中包括“为跻身世界一流美术大学前列做好开端布局”,“全面推进‘体现中华美育精神的融文理的新艺科’建设”,“全面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思政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体系”等。
各种美育论坛在岁末高密度举行。10月24日,第六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高峰论坛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12月25日,主题为“艺术审美与人文素养构建”的全国高校美育教育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有关当代美育建设与美术教育发展的关系,在12月19日由《美术》杂志社与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当代美育建设与美术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获得更深入的探讨。论坛紧紧围绕“当代美育建设与美术教育的关系”、“新时代美育的现状”、“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关系”等议题,探讨美育建设与美术教育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及其实践层面的新动向。论坛中,我指出当代美育建设与美术教育发展存在的四方面症结:其一,有关中华美育的研究、梳理和践行,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得很不深入,中华美育精神的失守意味着中国人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健全;其二,20世纪以来有关美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师范美教的师资培养来构建的,但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师资的培养,却忽视了师资力量如何在学校和社会中发挥美育作用;其三,现有师范院校、艺术学院和美术学府,都无一例外注重少数人专业美术教育,忽视全民族美育建设;其四,目前的美育教育注重技能训练超过对人核心素质的培养。
有关美术批评的话语建设,曾因个别批评家对抗疫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提出质疑而引起舆论哗然,网上甚至还流传一些讲述国外美术史中如何表现灾难题材的名作,借此质疑抗疫作品的艺术价值。其论据是,许多抗疫作品并未深入到抗疫一线,其作品主要来自对电视或网络图像的抄袭,且画作远没有照片或视频真实生动,这样的作品没有艺术价值。有的甚至批评这是美术家投机取巧、蹭网络热点等。美术评论界对此发声,认为特殊环境下美术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前线医护人员的赞颂无可厚非,全民抗疫天下与此同心;更重要的是艺术作用既有长久的,也有即时的,我们期待美术家日后能够创作出更优秀的抗疫题材大作,但也不要忽视或抹煞那些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能够拿起画笔创作鼓舞民众的作品;中外有关灾难表达的视点并不相同,与那些描绘灾难现场的作品相比,中国美术更关注对救援的描写和对英模的赞颂。这一批评话语建设也暴露了青年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人才培养的大问题。11月27日,由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与上海美术学院共同筹划的“全国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召开,会上就青年美术批评的主流方向、中外美术理论比较以及当下青年美术家关切的话语建设等展开积极深入的研讨。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并没有阻碍建党百年美术工程的推进,尤其是党史纪念馆馆外主题性群雕已完成原大泥塑创作,正在进行大型石雕的刻制,而有关党史百年美术创作工程的诸多巨制已在画室打磨收尾,人们期待在建党百年之际,美术家在疫情下进行的艰苦创作给人带来审美的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