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中国

神笔马良正传

□洪汛涛

这是一个古老的普通的但不平凡的华夏少年的梦。

在《三国志》的《蜀志》里,有《马良传》。这马良可是个名人,和这《神笔马良正传》里的马良一无干系。虽然同名同姓,纯属巧合。我想,给马良起名的人,未必读过《三国志》。《三国志》是历史书,就是说,三国时代,真有一个叫马良的人。

我们说的马良,是个山乡里的野孩子,既贫且贱;所以,什么“史”,什么“记”,都没有这个马良的份儿。

其实,在山乡里,我们说的马良,似乎大大超过三国时代的那个马良。在山乡里,谁知道三国时代的马良?却有许多许多人知道这个马良,许多许多人会讲神笔马良的故事。

许多地方,许多人,一说起马良,都说马良还在,有的人还有名有姓地说出谁谁谁见到过马良。马良活着,活在人们的心目中,活在人们的故事里。山乡里的父老兄弟们,非常崇敬他。

有人问:马良是哪朝哪代人?我曾经考证过,也说不清楚了。因为人们在说起马良的故事时,总是这样开头:“很早很早以前。”或者索性说:“谁知道是哪一朝哪一代。”总之,是从前的人吧!

有人问:马良是哪个地方的人?我曾经考证过,也说不清楚了。因为人们在说起马良的故事时,都是这样肯定:“就在俺这山区里。”或者索性说:“我们老家那块地方。”好像马良和谁都是同乡似的。

余生虽晚,可亦是山乡之人,从小就听说过马良的故事,十分喜爱,稍稍识字,就广为搜集、记录。

抗战时期,家乡沦陷,我流落于后方,和各色人等都有接触,我搜集、记录了许多许多故事,包括神笔马良的故事。

我曾认识一位卖笔的手艺人。他说,他原是一处制笔作坊的工人,因为战火南烧,作坊倒闭,他失业了,老板发给他许多笔,他一路卖,一路回家。

他头戴斗笠,背着一个蓝布大包袱,和我同行。

他告诉我,他一路过来,被“中央军”扣住过,也被“和平军”扣住过。“中央军”说他是“和平军”的间谍,“和平军”说他是“中央军”的探子。他什么也不是,一点也不害怕。我问他是怎么逃出来的,他呵呵一笑,回答说:“我有笔啊!”笔,怎么能帮助他逃出来呢?他没有说。

他的笔故事,和他包袱里的笔一样多。我们一路走,他一路卖,一路说。他卖不完笔,说不完笔故事。有时,一支笔上掉下来一根笔毛,他也能说出一个长长的故事来。当时,我还真想过,这人会不会就是马良呢?

那天,我们一起宿在山下的一个小客店里。我清晨醒来的时候,不见他了,只发现在我的行箧里多了一支笔,这是他送给我的。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那支笔虽然不是“神笔”,可我仍把它当成是马良送给我的神笔,一直好好珍藏着。

我知道他没有念过书,故事也都是听来的。因为七传八传,讹误也不少。有的明明不是马良的故事,譬如江郎的故事、张良的故事、王冕的故事、吴道子的故事,他也弄到马良的头上来。自然,许多笔故事是没名没姓的。

大概,马良算是个“作科犯上”的人。那时候,说他的故事是会惹祸的,所以变的变,改的改,用什么名字的都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很难弄清楚了。

确实,以前,每朝每代,都有人不喜欢马良的故事。因为很是奇怪,这些故事,元朝的人听起来好像故事发生在元朝,明朝的人听起来好像故事发生在明朝,清朝的人听起来好像故事发生在清朝。

据传,每朝每代的小民百姓,却都非常喜欢马良的故事,常常给他们的儿子、孙子们讲。不讲,好像比什么都难受。讲了,孩子们记住了,似乎了却一大心愿。所以,神笔马良的故事,得以一直一直传下来。

许多父老兄弟,一次次给我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我也给许多少年朋友,一次次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现在,我已年长,也学得了一些编织文字的基本功夫,就将这许多搜集、整理来的故事,区别真伪,去芜存菁,加以梳理,略作点染,一以贯之,用当年那位制笔手艺人赠我之笔,写成这部《神笔马良传》,把这位山野间少年人的前朝旧事,一一介绍给今日的少年朋友们。

诸位,且让我慢慢从头叙来——

(摘自《神笔马良》,洪汛涛著,作家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2021-02-01 □洪汛涛 1 1 文艺报 content58501.html 1 神笔马良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