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应作家出版社《百位文化名人传记》编委会之约,我开始寻找王实甫。关于这位元代戏曲家的史料少之又少,我像一位考古者四处搜寻蛛丝马迹,多次寻访到王实甫的出生地河北定兴、《西厢记》中的普救寺,还有他曾做过官的山西、陕西各地。与此同时,我再次系统阅读了《元史》等卷帙浩繁的相关史料,那个战马嘶鸣、多民族汇聚交融的时代似乎渐渐来到我的身边。
那一切,不断在心头回嚼。我耐心地等候这位才华绝世的才子,感觉他果真是一时远在天边,一时又近在眼前。我坚定地想,那风华绝伦的王实甫不应该只是一个影子,我要请他活过来。渐渐的,直到丁酉岁末,我欣喜若狂地似乎闻到了他的气息,那才子白衫拂动,手握书卷,时而掩卷徘徊,时而奋笔疾书。《西厢记》一股幽香兀自飘来。
我描摹着他的画像,追寻他的足迹,渴望将他的故事留给后人。这一代令人仰慕的才俊,当下该有几人识得?
历史虽已远去,《西厢记》却世代流传。明人都穆说“北词以《西厢记》为首”(《南濠诗话》),王世贞称《西厢记》为北曲的压卷之作,王骥德认为杂剧南戏之中“法与词两善其极,唯实甫《西厢》可当之”,称为“千古绝技”(《曲律》)。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在《焚书》中,对《西厢记》出神入化的艺术技巧发出由衷赞叹;清代戏曲家李渔更道:“自有《西厢》而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闲情偶寄》)早年为官,中年退隐,王实甫看透人间世相,他熟悉民情,擅长书写“儿女风情”。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誉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可见他的作品在元代和元明之际很是为人所推崇,《西厢记》其时已被称为“杂剧之冠”。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的故乡河北定兴县究窒村,有记载见于西汉初期(公元前206),是一个古文化村,传统的戏曲演出由来已久,王实甫更是在此将戏曲演出推到了顶峰。村子里古来就有戏台两座,相传都由王实甫时期建造。一座土戏台位于王家院外东侧,坐南朝北,台高七八尺,与东侧的大寺相邻,至今遗址尚存。另一戏台位于王家院外西南侧的高坡处,更为高大气派,为汉白玉、大理石建筑,雕栏玉刻,斗拱相接。据传,当年每逢节庆庙日,王家总要连着唱戏十余天,村民同乐,商贾云集。这两座戏台均在1938年间被摧毁。
究窒王家为大名府望族,王氏家族古墓地位于古道南侧,王实甫也安睡于此。陵墓侧有柏杨成行,树影幽深,王氏后人世代祭祀,周围村民也常来拜望。
在河北定兴的多次采访中,曾得到定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当地研究王实甫的专家王振林先生等人的鼎力相助。王振林热心地将他多年搜集的资料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我,并多次陪我到究窒村实地采访,与王氏家族的后人以及究窒村民详细研讨,感人至深。关于王实甫出生地的研究,1953孙楷弟先生在其著《元曲家考略》中首先提出;1956年,冯沅君先生在《文学研究》第二期发表题为《王实甫生平的探索》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表述了王实甫的生平概况,明确王实甫的籍贯为元代大都,即今河北定兴;1982年,张月中教授在《王实甫家考》一文中再次断定王实甫为河北定兴人。
倏忽八载,写作及修改《西厢梦》的过程,是对先辈留传的文脉开掘的艰辛过程,受益匪浅而又其乐无穷。经作家出版社的精心策划、编辑,专家们的审读批阅,“中华民族百位文化名人传记”一批批陆续面世,中国戏曲的一代宗师王实甫传也将得以流传,作为撰写人,我为之深深地喜悦和感怀。
一曲《西厢记》,半生西厢梦,王实甫青史留名,万世流芳。
(摘自《梦西厢—王实甫传》,叶梅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