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孔书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10月出版
“故事照亮旅程”是个文艺范儿十足的书名,若要给它找个诠释性的副名,可能最合适的莫过于书末跋的标题:一个世界主义者的阅读手记。这里所谓“世界主义”,依作者所述,是从她多边跨境的人生旅行经验中生发、累积起来的一种认知习惯:既能切实感受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文化生活的特异性,又能理解和接纳这些特异性之间的显著差别。而被作者谦称为“读书观影札记”的书中各文,恰似照着这种认知习惯的取向,在读书阅世的天地里步步前行的一串履迹。
全书共收文21篇,分为“旅途中的朋友”“旅途中的故事”“旅途中的风景”三辑。前两辑中的十来篇,实际上都在品文、述学、论艺的同时,又对作品内外的人物,特别是这些文学、学术或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们,做了眼光和取材都很独到的介绍和评析。只是相对而言,第一辑中的各文聚焦于作者的内容更多,第二辑则比较着力于谈论作品本身。
透过这些篇章,作者让我们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了以下事实: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当初是带着学生时代积蓄起来的一份文学才情,靠自己的坚持,更靠来自编辑出版和文学评论界的几位伯乐的鼓励,才经受住了家庭主妇生活的长期消磨,走上日益坚定并且终获巨大成功的短篇小说创作之路。仅在战时的重庆以外交人员的身份居住过短短三年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离开中国后却持续17年,接连写出16本“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并且在古琴的演奏、收藏和琴谱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性文化图书的整理研究方面,都多有独辟蹊径的成就,甚至晚年还用文言文写了一部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关长臂猿记载的论著。驰名世界的寓言小说《炼金术士》,之所以能够对许多读者产生强大的精神治愈作用,与它原本就是作者保罗·科埃略在巴西社会急剧转型年代遭逢精神危机和寻求解脱之道的曲折记录有密切关系。用悲情硬汉侦探“卢·阿彻”的系列故事突破了美国推理小说冷硬派传统的罗斯·麦克唐纳和玛格丽特·米勒夫妇,其创作上的耀眼成就和家庭生活的一连串不幸,仿佛是在印证“文学有时就是恶之花”——“吸吮了生活的腐烂之尸后开出的绚丽花朵”。
此外,书中对于写过《猴子与龙》《最不正经的女人》等纪实文学与历史小说的澳大利亚女作家琳达,对于用小说和影像多媒体艺术的方式追踪消费主义和信息革命潮流的时代推移、深描“X一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困境的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库普兰德,对于致力大型历史画创作的澳籍华人艺术家沈嘉蔚,还有关于智利流亡作家阿连德,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导演美籍华人李安和小说原作者法裔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以及越南电影《恋恋三季》《青木瓜香》《三轮车夫》等各国各地多领域、多样式作者作品的描述、阐释或当面采访,也都通透充实,足可扩展国内一般读者的域外文艺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