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作品

“编外党员”不后悔

□余 艳

爸爸不是党员。

其实,爸爸写过几次入党申请书,却都被他装回了口袋。

第一次有入党要求,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一天,战火纷飞,恶战打了几天几夜,眼看着主攻就要打响,敌人的飞机集群飞来,把阵地炸成了马蜂窝,连长身负重伤。爸爸当时是18岁的通信兵,背着发报机,一定要把连长扛下去。连长说:小家伙,我不识字,一直想写封申请书,入党。现在只怕没有机会了……后来,连长被抬下去,到战地医院没来得及抢救就牺牲了。

爸爸含着泪替连长写了一封入党申请书,也给自己写了一份。连长被追认为共产党员,爸爸还没来得及递交申请,又上了战场。这一次,他昏迷中被送往后方医院,一颗子弹钻进腹部,从肠缝中穿过,再从后背穿出,前后两个弹孔流血不止……躺在病床上,年轻的爸爸总是在想:冲锋在前的往往都是党员,英勇作战的都想成为党的孩子。可是,我住后方医院,我的战友却在前线与敌人拼杀,他们才配入党。我,再等等……

这一等,就到了转业去核工业部。他坚决要求下到地质前线,去深山里探矿。

记得小学二年级放暑假,我和几个同学跟踪爸爸到了一个坑道口,那是爸爸反复强调不准去的地方。可他们为什么总下去?吸引爸爸和叔叔伯伯长年累月进去的是什么宝贝?反正,我们就是想看看,那洞里藏着什么秘密。

几个同学壮胆,我跟着往洞里走。谁知,突然撞上返回拿设备的爸爸。看到我,他第一次暴跳如雷,大声吼道:谁让你来的,这是你们来的地方吗?挥着手还差点打我……后来我才知道,爸爸他们采的铀矿,是具有极大放射性的核武器原料,对人体杀伤力极大。可我见到,爸爸在并没有完备防护下经常下井。我时常感到一种隐忧:爸爸的身体能抵住放射性妖魔的侵害吗?

“爸爸是个老兵,战场上都没怕过敌人。”爸爸拍着胸口说,我半信半疑。他坚韧不拔,当年能战胜敌人,现在一定能战胜随时攻击的“妖魔”!

但无论怎样,我紧跟这个老兵。从守时到守信、从节约到朴素、从吃苦到奉献,层层被他打造着……喊得最响的口令是:“给我守住你的山头——搞好学习!”

一次我放学回来晚了,爸爸难得起高腔,问:“干啥去了?逞英雄去了?”原来他得知,高年级同学那天变相地批老师,以为我去了。当得知我去同学家一起琢磨难题时,爸爸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闺女啊,记住,老师如父母,他教你学习,你一辈子受益呀。”后面的话他没再说。可我知道,他只读了两年书,家穷被迫辍学。“为党工作,没有文化不行啊!”

爸爸边干边学成了高级技师。“闺女,爸爸上山采样、下坑道测量,是要弄到第一手真实数据。造原子弹,可不能有一分一毫的误差。爸爸文化低,得多学。”

从小跟着爸妈在山沟里钻、流动着搬,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交通极为不便。快初中毕业才第一次进蓝山县城,而此前我一直在瑶乡村寨中,伴着高山流水长大。打记事起,家住的房子就是干打垒的黄泥巴房,屋顶盖的是树皮。春天床下生出树苗和小草,老鼠随便打洞出入;夏天雨水和蚊蝇特别多;秋天睡在床上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冬天屋里屋外温度几乎差不多。最冷的时候,爸妈就把我和哥哥放在一张大床横着睡,四个人盖上三床被子,在一个床上取暖。

可就那样,我们住的大队部还是天堂。听爸爸说,在小队和工区,他住过老乡家的猪栏,住过破庙,住过丢弃的破旧不堪的危房……至于看到坟堆的鬼火和毒蛇,是家常便饭。山洼洼里,常年云雾缭绕,盘山小道5米外就看不见人了,经常与蛇、野兽相遇。

记忆中跟爸妈一起高兴的事也很多:309队被授予全国首批“大庆式企业”、全国地质战线“一面红旗”称号。那时候的大礼堂虽简陋,但人们能高兴得把手掌都拍红、喉咙都喊哑。我们蹦啊跳啊,像上足劲的发条欢呼着停不下来。

记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10年,爸爸领了个金灿灿的奖章回来,这枚奖章是国家奖给有贡献的核事业功臣。妈妈说:这回,你爸该交申请了……可爸爸还是没交,他说:一批批年轻工程师来了,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都向组织靠拢。好事儿啊,年轻人入党,路更长、能为党干更多事。没文化的老同志,做‘编外’,照样为党工作。”

说这话不久,一个炎热的周日,我和妈妈疯跑着到职工医院。爸爸上山物探,被设备砸伤了脚,滚下山坡……救护车把爸爸送回来。看着爸爸躺在病床上,脸跟床单一样白。我哭着抱起爸爸擦伤了一大块的手臂,第一次心痛地含泪吹着、吹着,还喃喃不止:爸,还疼吗……

后来,爸爸脚上有伤还经常上山下井,身体每况愈下,他这位高级技师只能从工区一线撤到大队部。记得有一天,地质科的领导黄伯伯到我们家说:该交申请了,我做你的介绍人。可爸爸的话让我震惊:“咱都快成废物了,前线下来的伤兵还去争功?不了,不配呀……”

拿到那张化验单,我一直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血癌,白血病!我背着爸爸流泪,当着爸爸笑着说:不就是白细胞低点儿,补上来就是,闭口不提“白血病”三个字。

一天,我躲出去接电话,被爸爸听到了。等我回来,他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你千万别找组织,像我一直是编外党员,照样为党工作。一辈子的地质老兵,爸知足,也不后悔……”

爸爸走了10年,我是第几十次走在深入生活的路上,没统计。爸爸,女儿也成了作家老兵,向您报告:写完了扶贫攻坚,又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您一辈子在崇山峻岭为国找矿,女儿也走在为党、为民讴歌的路上。

又将出发,立正——致敬老兵,致敬“编外党员”爸爸!

2021-05-14 □余 艳 1 1 文艺报 content59803.html 1 “编外党员”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