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青春都一样,命运各不同

□张 柠

这是我的长篇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一个青春故事。《三城记》是子辈的青春故事,《春山谣》是父辈的青春故事。父子两代人,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遭遇的问题截然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截然不同。他们的梦想天差地别,一代人渴望着倦鸟归林,另一代人试图上天入地。两相比较,饶有趣味。其中隐含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深刻印记,隐含着命运在不同代际的身体和心灵上镌刻的印痕。在此仿用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的句式:青春都一样,命运各不同。

小说写了一群十五六岁的城市青年,离开父母和家乡,来到长江中游一个叫春山岭的地方,跟那里的农民、回乡青年、村镇上的乡村小知识分子一起生活。从熟悉的城市迁到陌生的村野,从吃饱喝足的日子到缺衣少食的日子,这对他们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是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用汗水、眼泪以及身体中的每一点能量,与大自然的能量发生交换。他们吃的每一粒谷子和每一棵菜蔬,都是这种能量交换的结果。他们离开石头街道来到泥土和草地上,亲见谷子发芽,秧苗长成,稻花飘香,谷粒灌浆,稻子金黄。他们感受到了这种能量循环过程中蕴含的道理,不是书本上的道理,是镌写在大地和泥土上的生命的道理。他们也尝到了劳累和辛苦、孤独和悲苦的滋味,看到爱恨情仇的生长消息,遇见了人的纯洁和愚昧,感受到了命运的侥幸和无奈。经过自然的或者诗的教导,也经过残酷的人心的历练,从五谷不分的懵懂少年,成长为自食其力的青年。

我想强调的是,《春山谣》写的不只是那些来自大城市的知识青年,还有跟他们一起生活的当地农民和回乡青年,还有机关公职人员、医生、教师等村镇小知识分子。农民和乡镇工作人员的故事篇幅不小,也激起了一波波叙事高潮。当地农民、回乡知青、公职人员,并不是顾秋林、陆伊、程南英等知识青年的陪衬和道具。他们携带的习俗、文化、生活、劳作经验,同样是我着墨很多的地方。通过他们,我试图复活20世纪70年代的某些历史场景和生活景观。所以,《春山谣》既可以说是青年的成长故事,也可以说是乡镇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故事,更是传统乡土熟人社会里的农民遭遇陌生人和接受陌生文化的故事。三条故事线索扭结在一起,构成一幅20世纪70年代中国乡村日常生活横断面的画卷。

作为那段渐渐被淡忘的历史的旁观者,我把亲眼目睹过的生活场景和经验,转换成小说中的故事场景和艺术细节。回忆中的碎片图案,通过记忆组合起来,转换成小说中跳跃着的艺术情节。回忆和虚构互相催化,让春山岭的草儿长了出来,鸟儿飞了起来。一边是抽茧剥丝,一边是穿梭编织,逝去的青春在故事中得以复活。艺术劳动的整个过程,携带着欣喜和愉悦,也伴随着感伤和悲痛。除了感恩,别无言语。顺便预告,正在写作的《江东梦》,讲述的是顾明笛的祖辈的青春故事。

2021-05-17 □张 柠 1 1 文艺报 content59821.html 1 青春都一样,命运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