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15日,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在京成立。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莫言,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王博,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北京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以及作家、文学期刊负责人、北大师生代表200余人出席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上,王博宣读任命。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由北大博雅讲席教授、作家曹文轩担任所长,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邵燕君任副所长,聘请莫言、谢冕为顾问。郝平向所长、副所长和顾问颁发聘书。郝平、王博、文学讲习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晓明与嘉宾一道共同为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揭幕。
李敬泽说,北京大学和同它有过交集的每个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北大的初心和志向,那就是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不断开辟新的道路。希望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不仅是教授文学应该怎样,同时也不断探索文学可能怎样,甚至在看起来“不可能”中去探索、创造新的可能性。由此,北大文学讲习所将会成为也应该成为我们文学、文化中一个活跃的创造性的源泉。这也是北大对于中国的文学、中国的语言、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应承担的责任。他还希望讲习所不仅面向学生,还面向中国的作家、批评家、文学编辑,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学教育的先进经验,构建文学教育、创作、写作和语文教育的学科体系。
王博表示,北大校长蔡元培在百年前即倡导美育,希望以审美教育铸造大学之精神,涤荡国民之灵魂,这一先贤夙愿至今仍为北大人信仰和坚持。北京大学中文系近年来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切实有效的工作,自2004年招收第一位创作型硕士以来,北大中文系已经培养了一批活跃的青年作家,在此方面早有积累,相信北大文学讲习所依傍历史积淀,面向未来,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莫言表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讲习所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中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讲习所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这个讲习所培养了一批优秀作家,也是现在鲁迅文学院的前身。如今,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成立,我们对这个讲习所充满希望和祝福,祝愿其为文学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并能随着时间的积累,成为北京大学、也是中国的一块闪闪发光的金牌。
谢冕认为,北大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当是德才体美等方面健全,而且应该是有着丰富的文学修养,使之最终有着丰沛的人文精神。新成立的文学讲习所也许承担不了培养作家的任务,但是它完全可以胜任提高作家素养和充分发挥作家才能的职能。能不能成为作家,取决于先天条件和素质,已经成为作家的可以在这里得到良好训练,得到文学史和文学精神的提高和充实。从这个意义上看,不仅是中文系,而是全体北大学生都应该接受文学的教育。
在曹文轩看来,写作能力对人类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使人的灵魂自由翱翔。从古至今,语言早已成为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本性是自由,正好契合我们自由的欲望。这个王国有自己的契约,我们可以在这一契约下获得自由。正面的有效的书写有时恰恰是由侧面的观察完成的,这也是文学撰写的奥秘。期待北大文学讲习所能为提升写作这一重大能力贡献宝贵的智慧力量。
随后,谢冕以“重铸一代风流”、莫言以“塞万提斯的启示”、曹文轩以“艺术辩证法”为题,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据介绍,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致力于文学创作和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文学讲习所将聘请著名作家任教,建设系列化的文学鉴赏和文学写作课程,开设面向全校的写作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及系列文学创作或写作讲座,研究并探索北大中文系创意写作学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邀请海内外知名作家举办短期访学讲座、驻校创作,举办中外作家高峰论坛、中国作家与国际翻译家年度对话及作品研讨会等系列学术活动。
从1910年京师大学堂分科设立“中国文门”以来,写作便一直是北京大学治学与教学传统中最富生命力的一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文科人才。北大中文系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格外注重写作技能培养,这既是为了响应国家需求,也是为了赓续自身传统,弘扬自身精神。改革开放后,北大中文系紧随时代步伐,在继续培养学术写作的同时,开始关注创意写作学科建设。新世纪后,创意写作蓬勃发展,为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中文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北京大学中文系于2004年招收了第一届创意写作学硕士,2014年开设创意写作硕士专业,多年来,已经初步建立了系统的教育方法,培养了诸多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