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序列里,有一艘不带武器装备,没有漆刷铁灰色威武外观的特殊军舰。它的“装备”是手术室、病床、药房和血库,它的“武器”是CT机、X光机、药品、医疗器械,它的船身是通体纯净的白,如同大海上滔滔的浪花,它最醒目的标志,是船舷上大大的红十字……
这艘白色军舰的名字叫“和平方舟”!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入列12年来,承载着人类对生命的希望,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先后9次驶出国门,航行24万余海里,将航迹留在了三大洋六大洲,为43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提供了23万余人次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服务,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戴,成为泱泱大国使命形象的闪亮名片。
海军作家沙志亮曾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2015”任务,走访了8国9港,历经142天的万里航程。此后,他又几年如一日追寻“和平方舟”入列十余年的历史航迹,翻阅了它9次驶出国门的壮丽画卷,采访了数百名船员和参与任务的官兵,用心、用情、用真诚撰写出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和平方舟》。
我和沙志亮是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的同事和战友,他主要负责编辑《海军文艺》,并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不少纪实文学作品,且乐此不疲。记得我曾多次对他说过,“写报告文学不容易,是戴着镣铐跳舞!”作为一个军旅作家,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因为虚拟文体可以自由想象,尽情发挥,而报告文学不仅需要艰苦的采访,还要“以真实为生命”,在选材、创作中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特别是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更要时刻绷紧防止失泄密这根弦。
写报告文学确实不容易,写反映“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报告文学更不容易。“和谐使命”任务重大,时间跨度长,参与人员众多,医学技术密集,政治性强,牵涉面广,给创作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然而沙志亮却迎难而上,顽强进击。正如他对我说的那样:“作为一名海军作家,每时每刻都被一种使命激励着,把这次创作的过程视为一次学习冶炼之旅,让自己的灵魂也来一次神圣的洗礼。”
沙志亮是一位有使命、有情怀的军旅作家,这几年他接连创作出几部有分量的大作品,《大国巨舰》描绘的是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官兵的风采,《刀尖上的舞者》讲述的是“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的故事,这次他又捧出30余万字的《和平方舟》,落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主题,记录“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任务的辉煌历程。在创作中,他牢牢记住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因此,在他的笔下,几乎全部呈现的是海军英雄团队、英模人物,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鼓与呼。他心中非常清楚:中国海军正在经历一个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可以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拥有一支强大海军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作为一名海军作家,为这一伟大目标服务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人民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两次在海上光荣接受习近平主席检阅,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多次立功受奖。2019年末,中宣部授予它“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0年八一前夕,习近平主席签署通令,为“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再次记一等功。对于这个英雄集体,沙志亮当仁不让,不惜笔墨,纵情讴歌。在这部作品里,你既能看到任务指挥员纵横四海的战略谋局,还能看到任务官兵战风斗浪的英雄群像;既能看到军队医生手术台上的娴熟技艺,还能看到普通船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既能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风情,还能透视官兵及各国民众的内心世界……沙志亮还是一位耐寂寞、有毅力的纪实文学作家。看过这部作品,我了解了他随船执行使命任务,如何和官兵一起经历风浪考验,星夜兼程;如何深入异国贫困社区,为当地民众进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完成任务后,依然几年如一日,深入舰艇部队、医院及研究院所,采访历次执行使命任务的数百名官兵,可谓是吃得起苦、受得了累,锲而不舍、坚韧顽强,所以他的这部作品真实可信感人。
同时,沙志亮还是一位有想法、懂技巧的实力作家。他的语言激情四射,非常有张力,读后令人振奋。他还善于从古人和今人的优秀作品中学习,既懂得师古,又懂得标新。仅从《和平方舟》这部作品的结构上来讲,他就有所创新,用A卷B卷来分述“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所执行的9次“和谐使命”任务。A卷撰写的是他亲身经历,B卷记述的是另外8次使命航程,并且转换得非常自然,衔接得非常贴切,使读者在阅览中置身其中,赏心悦目。
人民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怀仁扬帆担当大义,博爱奉献救死扶伤,破浪满载和平渴望,握手世界展示形象,在构建“和谐世界”“和谐海洋”的航程中,展现了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我相信,沙志亮浓墨重彩描绘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和平方舟》,也一定会成为他自己的名片,使其成为在军事文学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