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飞40万字的长篇小说《黄泥巴小街》,以文学作品形式艺术地再现一段历史生活,其故事没写得那么波澜壮阔,叙事恢弘,而是以一个家庭的遭际、人物命运的多舛,叙写上世纪中国农村30年来的历史风云变幻,以波澜不惊的情节流动,生动揭示大变革时代农村出现的种种气象,艺术地描写随着时代进步,农民自主意识的上升,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给读者敞开一段别样的乡村生活,触动我们隐秘的心灵深处那根敏感之弦。
《黄泥巴小街》以上世纪50年代的系列事件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为背景,将渝东北秀丽的山川景色、古朴的民俗风情,与具有时代色彩的政治事件、人物命运结合在一起,以小小黄泥巴街上的鸡鸣狗吠、婚丧习俗和蟠龙山上的祈雨场景等融入时代风云的变幻之中。作者注重对农村生活本身的描绘,使作品真实丰富、真切感人。大量地方特色的细节,一个个故事此起彼伏、交织穿插,描绘构成了一幅中国时代乡村农民命运与精神的画轴。小说剖析人性,描写真善美与假丑恶,揭示特定环境中的种种不正之风,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小说固然历来以精巧取胜,但作家李光飞写作的机巧与不俗,是建立在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悟之上的。他笔下的人物有底气,满身是现实的烟火气。在小说人物的处理上,也不倚重就轻,既刻画了正面人物的美好品质,又描写了中间人物、落后人物、反面人物,将各色各样的人物都写得鲜活。
小说以杜一松及其家人的命运为主线,串起了相关人物与事件,主要人物设专章叙写,各种人物的命运相互交错,形成错综复杂而井然有序的艺术结构。作品在时代风云变幻中刻画了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活泼淘气、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许一松;隐忍大度、善良知性的徐晚霞;稚气可爱、嫉恶如仇的许一竹;稳健儒雅、博学傲骨的知识分子许井西;美丽懦弱令人痛惜的吴顺秀;对爱坚贞、为救一松不惜牺牲自己的江小雪;因爱生恨自欺欺人的杜心月;可亲可叹的乡间顺口溜编撰者烂诗人;关心群众正直为民的基层干部陈子山;深沉神秘的方炳盛、妙禅;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费处长、华班长;见风使舵的小人物邓怀义以及热情友善的杠头、刘全友及兆祥等小伙伴……小说以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平凡崇高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乡村农民群像。这些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文化心态,有着不同的生活观念与人生态度,镌刻着本乡本土历史文化的深刻印痕。
作者在描写乡民思想与运动、土地与农户、身份与情爱、观念与市场等矛盾纠葛时,呈现出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并以生动的细节勾画人物的心理波动,突出人物内心矛盾,以真切的感受与崇敬的心情描写时代英雄的事迹,塑造了诸多生动感人平凡又伟大的英雄形象。作者十分注意对民间说书手法的继承与创新,并汲取优秀古典小说的传统叙事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其性格特点,充满着重义轻利真诚待人的善良品性,在单纯质朴的性格中,呈现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作者于最尖锐激烈、出生入死的斗争中刻画人物性格,而人物为革命的种种英勇之举,则用大故事套小说的方式,既大义凛然,又展现出人物的崇高精神品格。
作者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叙事视角叙写故事,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构成小说的重要内容,“我”又常常在所见所闻时,抒发其感想与思绪,意念絮絮不休,慢慢思量,有条理、有曲折,叙述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怀,充满作者对那些地方和生活的感知。这种感知和想象力又力图寻求生活的经历的意义,力图理解各种事物是怎样意味深长,两者相互联系在一起,使人物情节背景在作者追溯的意象中融为一体,协调一致。
本土化的叙述,变成本土化的写作语言。作者按时空为序,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叙写故事,其叙事语态朴素亲切。舒缓的叙事节奏,带着鲜明柔情的浪漫色彩。对于特定语言意念的追索,是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一个自觉的追求。小说语言形态的民间化,成为捕捉和营造民间语感和地域特色的一种自觉的写作行为。其作品中不难窥见在人物、情节、故事、格调、色彩和趣味上,植入故事、歌谣、谚语、口语、号子,来刻画人物性格,渲染故事氛围。作者寻觅和捕捉能够传递地域文化气息和神韵的整体性语言质感,以创造出不同地域色彩的文化语境,让人们在特定的语调、语态、语意中,感受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氛围。诸如故事、民间语言句式、方言、童谣、口头语、顺口溜、打油诗乃至孝歌,将其点缀于环境和人物刻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