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代人,青年发声。日前,由北京老舍文学院、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同时代人:写作与我们’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举行。青年写作者们有着创作的私密性和独创性,同时,也有着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是我们选择“同时代人”这个话题的重要原因。
同时代的青年写作者们,注重和连接的不仅仅是相同,更是融通。面对个体经验,他们不作单纯的事实罗列,而是基于有生命的、处在变化之中的态度与解释模式,以精神上的投契和审美上的共融,构建丰富的写作空间,相互抵达与延展。乡村、城市、现代生活。系统的知识结构、开阔的世界视野,赋予青年写作者们更多发展和选择的可能。邓安庆的平和“捕捉”,陈楫宝的澎湃“在场”,汤成难的自我审视,梁宝星的趋势关注。从“什么”到“谁”,青年作家们面对世界的“追问”和“应答”,更具现代性和开放性。
同时代人敏锐地感知和把握时代,能够感知光中的暗影,更能看到暗夜中的光。他们理解生活的来路,面对这个世界进行“追问”和“应答”,同时,望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