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科幻

叫牛不是牛的动物

“牛年说牛”之牛文化

■张劲硕

张劲硕,博士、研究馆员。现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动物来啦”节目常驻嘉宾。

还有很多动物,虽然中文名中有“牛”字,但它们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牛”,例如蜗牛、犀牛、海牛……但是有两类,很容易让人误认为它们也是“真正的牛”,因为它们长得太像我们认为的“牛样”了。

它们就是麝牛和羚牛。

麝牛是牛科羚亚科羊族麝牛属的惟一物种。现分布于北美洲北部、格陵兰、北极群岛等气候严寒地区。体形硕大,头大、四肢短粗、蹄宽大,毛被厚而粗糙,特殊的身体结构使其极耐严寒,适应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

羚牛,亦称扭角羚、牛羚,隶属于牛科羚亚科羊族羚牛属,是牛科动物中的古老孑遗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现有4种:秦岭羚牛(亦称金毛羚牛、金毛扭角羚)、四川羚牛、不丹羚牛、高黎贡羚牛(亦称贡山羚牛、米什米羚牛),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羚牛体大而粗重,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喜欢结集十余只至上百只的大群,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躲藏在密林中休息,习惯沿着平时通往森林、草坡、水源或舔食岩盐和硝盐地点所踏出的路迹行进。嗅觉灵敏,群中有“哨牛”,受惊扰时发出报警叫声,由雄“头牛”带领,雌牛押后,幼弱夹在中间,迅速隐入密林。

那么,到底真正的“牛”的特征是什么呢?

牛族的体型通常都较为高大、粗壮、敦实,四肢高度一般与躯体高度相当或略短,头部较长、鼻吻部前突,耳朵较大、横向扩展,雌雄均具角,空心、为洞角,先横向、再向上生长,脖颈短粗,尾巴较细而长。

牛族成员依赖于广袤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取食各种草本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所以食物丰富的情况下利于繁衍。但因为它们体型硕大,妊娠期较长,所以一般每胎只有一仔,偶尔有两仔。幼崽出生后,很快可以站立,并随母兽行走,甚至奔跑,属于早成性。

成年个体体型大,遭受食肉动物袭击的几率较小,反而很多牛族杀死过老虎、狮子。特别是非洲水牛脾气暴躁,经常有反抗狮子、甚至把狮子顶死的记录。但是幼崽、没有经验的亚成体,经常成为大型捕食者的食物。

十二生肖里的“牛”

在十二生肖中的“牛”的概念和哺乳动物分类学中的“牛”是不完全一样的。十二生肖的牛的形象一般是黄牛——这个“代表”应该无可厚非,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接触过程中,黄牛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其地位要比水牛和牦牛高得多。在各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中,黄牛的形象就是勤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执著的代名词,比如众所周知的“孺子牛”。

现在,全世界广泛养殖的家养黄牛的祖先是欧亚和北非已经灭绝的原牛。据记载,在15世纪初的时候,这种牛最后的野外种群残留在波兰的一个狭小地区,有记录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于1627年。虽然原牛过早地离开了这个星球,但是它的后代繁衍壮大,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有生力量之一,在家畜之中具有显赫地位。

原牛的后代也派生出很多品系或品种,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人民经过若干年、多代培育的结果,目前家牛的品种约500个(这其中也有很多其他野牛的后代),数量以10亿计。

说到“牧童放牛”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得到一位可爱的五六岁孩童,骑在水牛背上,吹着短笛,悠然自在地穿梭于轻轻杨柳之间。家养水牛在我国南方十分常见,它的祖先是亚洲野水牛。

人类驯养野水牛作为家畜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有人认为我国的家水牛是从印度引入的,也有人认为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南方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曾有亚洲野水牛的分布,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己驯化的结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其野生种群逐渐从我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消失。但也有文献记载,我国西藏东南部的米什米山有亚洲野水牛存在,但估计数量十分稀少。

另外,在我国家牛品种中,独树一帜的、誉为“高原之舟”的家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品种,它曾被认为是野牦牛的后代,但也有人认为野牦牛和家牦牛可能起源于同一个祖先。我国藏族人民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牦牛,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将牦牛的毛做成衣服或帐篷,将其皮制革,角可制工艺品,骨头是药材。牦牛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当作运输工具。

今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颁布的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我国3种“真正的牛”(牛族成员):白肢野牛(野牛)、白臀野牛(爪哇野牛)和野牦牛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在这一牛年,希望世界上的牛儿们能够与人类和谐相处,那些珍贵濒危的种类,甚至非常稀有的人类驯化的品种,能够继续延续、发展下去。

2021-06-28 ■张劲硕 叫牛不是牛的动物 1 1 文艺报 content60404.html 1 “牛年说牛”之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