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恢弘画卷正徐徐展开,以宏大视角、微观叙事、鲜活镜头做好主题节目的融合传播,逐渐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引领风尚的重要着力点。2021年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6月20日,中央宣传部联合多个部门共同摄制的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该片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矢志不渝的奋进史诗,生动擘画了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跨越。
展现历史发展与人民选择的纵贯视野
内容编排——宏大主题与微观叙事相融合。从第一集的“开天辟地”到此后的“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等,该片回望了建党百年来的峥嵘岁月,充分挖掘历史背后的演化规律与发展动因,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阐明了新时代的发展成就与重大意义,站位高远。
内容编排中的微观叙事生动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敢教日月换新天》注重将个体视角融入制作全流程,其中“口述历史系列短视频”对专题片中的历史细节进行专题式划分,通过微观个体的视角展现宏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致图景,诸如“奖两块大洋买鸡吃”“一根电话线决胜娄山关”等微观叙事,增强了专题片对观众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召唤力。微观个体的切身体验与建党百年的宏大主题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风雨兼程与奋斗不息。
价值引领——艺术审美与党史教育相融合。专题片的价值引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艺术审美,二是政治引导。《敢教日月换新天》在艺术审美上具备鲜明特色,仅就其专题片本身而言,该片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为主干,同时将丰富的艺术形式融入专题片制作过程,例如把大量实拍镜头、历史资料与演示动画融入专题片的叙事进程中。
专题片既不同于强调真实性的纪录片,又不同于强调艺术性的故事片,旗帜鲜明地阐发观点、引领思潮是其突出的表现形式。《敢教日月换新天》秉持正确的党史观,同时注重史论结合,基于翔实史料,采用多维角度,以高艺术水准全面展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例如,辽沈战役是该片重点呈现的一部分,影片通过讲述旗手朱万林等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家国豪情,为新征程的迈进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价值引领维度将艺术审美与党史教育相融合,强调艺术审美与政治引导的统一,进而实现《敢教日月换新天》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巧妙衔接。
叙事视角——理性记录与感性讲述相融合。该片通过理性记录的视角将建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徐徐铺开,层层递进地呈现时代趋势与未来方向,以权威、准确、真实的节目特征呼应建党百年重大主题。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基调鲜明的史料排布也可能带来严肃性与距离感。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系列融媒体产品尝试跳出理性记录的叙事视角,将建党百年的历史定位投射到个体表达上,借助微观个体感性讲述方式书写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昂扬向前的伟大历程与瞩目成就。百集口述历史短视频忠实记录并还原了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其中既有时任陕甘支队警卫班班长杨思禄讲述翻雪山的艰苦历程,又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抒发的“禾下乘凉梦”,这些时代发展的亲历者用生动鲜活、情真意切的口述历史的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最新实践
内容科技——节目内容与传媒技术交相辉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制作过程中,节目团队运用传媒科技深度挖掘并修复大量珍贵影像资料,并通过三维建模、动画演示等技术手段在专题片中再现相关历史事件,深刻发挥内容与科技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驱动作用,诸如新中国开国大典等重要历史事件都运用先进技术实现着色与校色,持续增加节目内容的高质量融合传播。《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主宣传片以青年演员吴磊为代表的青年视角带领观众参观历史展馆,移步换景穿越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用沉浸式传播、参与式传播的科技形式,全息展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内容与精神价值。
全媒在场——多元媒体矩阵奏响建党百年昂扬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构建全媒体平台传播矩阵是吸引用户群体、抢占新闻舆论阵地的重要举措。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及其系列融媒体产品立足不同媒体平台特质进行差异化传播,与不同用户群体进行深度适配,实现质效统一、多屏共振。
在多样化的短视频平台中,《敢教日月换新天》充分聚焦短视频平台,邀请总台主持人康辉、王冰冰等出镜录制《敢教日月换新天——主播说》系列短视频,采用年轻态与柔性化的表达方式完成二次传播。在社交互动平台,《敢教日月换新天》选择微博和知乎作为互动主阵地,主动设置互动性强的热点话题与议题,与相关头部“大V”进行联动合作,扩大本片在社交互动平台的舆论声量,形成聚集效应与裂变式传播。
激活主题节目跨圈层传播
用户思维——以鲜活视角还原建党百年奋斗图景。用户思维是《敢教日月换新天》融合传播的理念力量,在全媒体格局下,用户获得更大的主动性与选择空间,主流媒体强化用户思维是灵活适应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
在播出形式层面,《敢教日月换新天》除专题片本身外,还对每集内容进行加工生产,形成1分钟先导片以及4分钟速览片,并且制作《敢教日月换新天——主播说》系列竖屏短视频,充分适应当下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需求,符合用户移动端视频观看习惯;在话语表达层面,《敢教日月换新天》根据不同媒体平台进行差异化传播,以不同的话语方式适应不同平台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与观看体验;在内容编排层面,《敢教日月换新天》突出表现历史的真实性与用户的临场感,节目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历史素材的修复呈现与8K超高清播送。
移动优先——以现实趋势勾画建党百年宣传理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出“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的发展战略,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7%。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先网后台”与“移动优先”逐渐走向重合、统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24集正片在央视新闻、央视网、央视频先于大屏两个小时播出,并且在央视网的节目播放列表中,《敢教日月换新天》有专门的网络版设置,“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的战略得到有效落实。此外,无论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移动媒体平台,还是在央视新闻、央视频、云听等自有移动客户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宣传报道都被置于重要位置,节目内容的展演场景更加多元,在移动优先的指引下勾画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