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荭: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三语版《小王子》、作家传记《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圣埃克苏佩里传》和上海采芹人文化公司引进出版的《小王子百科》,都紧紧围绕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和创作。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出生于1900年,6月29日是他的121周年诞辰,原本去年应该是纪念活动的大年,但因为疫情,《小王子》和《小王子百科》都拖到了今年出版,今年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中做新书分享。
今天冒雨前来书店的读者应该都是《小王子》的真爱粉。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的名字首先会跟杜拉斯联系在一起,因为翻译研究她的写作已有四分之一个世纪,其次就会跟圣埃克苏佩里联系在一起。我从2003年开始翻译主编圣埃克苏佩里作品集的工作,该作品集2008年在世纪文景出版,是我主编的第一套书。也因为当时年轻,凭着热爱就可以很勇敢地接这么大的工程。2000年我给上海译文出版社推荐选题并翻译了《玫瑰的回忆》,是龚苏萝作为飞行员作家的妻子的见证。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我译了《小王子》《人类的大地》和《夜航》,除了刚出版的《小王子百科》,我现在正在翻译《圣埃克苏佩里的绝美手稿》。
圣埃克苏佩里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里昂的一个贵族家庭,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大家多少有些了解,他在驾驶P38型飞机最后一次执行侦察任务时失踪,年仅44岁。在他短暂的人生当中留下的作品并不是太多,法国七星文丛出了两卷本,除了《南线邮航》《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还有一本从1936年开始创作、到失踪时都没有完成的遗作《堡垒》(Citadelle),马振骋老师译作《要塞》,是一个节译本。除了这几个文学文本,全集里还有大量的笔记、书信和新闻报道等,内容非常芜杂,有账单、有数学公式、有发明证书……这类碎片化和未完成的写作对翻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对圣埃克苏佩里而言,有两种类型的互文:人生和创作的互文,作品与作品之间的互文。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他自身经历为创作材料,小说、书信、纪实报道等作品之间也常有关联。比如小王子的形象,最早出现在他写给亲友的信中,作为他的自画像和署名;再比如狐狸,是他在朱比角遇见过的,在他给妹妹的信件、在《人类的大地》中都已经出现。《小王子》可以看作是作家飞行员隐蔽的自传,有很多真实的元素和隐喻,或者说密码,比如很关键的数字6。6年前飞机在撒哈拉沙漠上坠毁,那也是作家真实的经历。1935年12月29日,他和机械师普雷沃一起试图打破巴黎-西贡的飞行时间纪录,出发前妻子和他闹情绪,整整和他吵了两天,飞机飞到撒哈拉沙漠上空就坠毁了,还好当时飞机性能比较差,飞得也不高,掉下来人没事,元旦那天他和普雷沃被一支沙漠里的驼队搭救。作品中那个画蟒蛇的6岁孩子也是童年的作家自己,他的画没有得到大人们的认可,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成人世界格格不入。他也是在6岁这一年真正意识到死亡,虽然父亲是在他4岁的时候去世的,但母亲为了保护年幼的孩子,并没有穿丧服。6岁,也是小王子的年龄,他在B612小行星上跟一朵玫瑰花发生了别扭,趁一次候鸟迁徙的机会飞离了他的星球,开始了他的星际漫游。
因此,童话只是《小王子》这部作品的外衣,本质上这部作品有着沉重而忧伤的内核,更是写给长大了的孩子看的。
但汉松:《小王子》这本书的意义不是在讲一个孩子,它是献给所有成年人的一本书。作为一位文学研究者,我看《小王子》的时候非常震撼:一位作家能够把一个故事写得这么令人心碎、美好又简单,他是怎么做到的?在我记忆当中,英美文学世界中当然可以找到和《小王子》匹敌的,但我确实没有发现哪部作品能有《小王子》这样的魅力与地位。读《圣埃克苏佩里传》时,我发现他不是靠写《小王子》出名的,他就算1943年不写《小王子》,他也是法国文学的瑰宝,他的《夜航》和《人类的大地》不管是通俗意义上,还是在严肃文学圈子里面,都已经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很多人会把它当成寓言来读,但是我认为它不仅仅是寓言,光是他的文字本身,哪怕是以译文为中介,就已经让我非常不可思议了。我在读《圣埃克苏佩里传》的时候,里面有一封信是作家遇到一次空难以后写给朋友的,在结束这段聊天之前,我想把里面的几句话读给大家,大家感受一下我前面所说的令人心碎的美。他说:“我可以告诉你中士睡着后天上划过多少颗流星:三颗。那时我许下心愿:第一颗,愿这一夜延续千年。”要知道这一夜是他空难后经历的一夜,他在沙漠上等待救援,看着星空,听着沙漠里动物的叫声,他居然希望这一夜延续千年。“第二颗落在北面,愿每个人都写信给我。”那一瞬间,我又被触动了。我们知道,他是在非洲的朱比角做航空邮差的工作,他是送信的,他处于联系法国在非洲的一个遥远要塞的邮航通道上,他将信从遥远的非洲送到欧洲,又从欧洲传递回去,他把思念从空中带到远处,在遥远孤独的飞行当中,他想着,我多么希望有一些信是写给我的。他说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给我写信,这种孤独感他没有讲出来,但是以这样一个心愿,寥寥数语,我一下子感觉到他在沙漠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愿意和世界上所有人说话的那种心愿。然后第三颗流星,他许下的心愿是“愿全世界所有的女子都更温柔,这是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妙的夜晚,我不敢再去惊动星星了”。很多东西你没有必要拿文学理论的大词去解释去阐发,这些文字本身就足以证明他的文学的力量,他的那种想象的温度。
钦 文:我第一次读《小王子》大概是在30多岁,我读的是德文版。我在德国的时候,特别喜欢逛书店,我以前真的不知道有《小王子》这本书,为什么呢?刚才但老师说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有《小王子》那样纯真的心,其实我的童年阅读就缺失了这一块,所以我看《小王子》是用一种成年人的心态,他批评的成年人的心态去读的。我小的时候,父母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觉得一个小男孩应该读一点与历史相关的书,所以我小时候的阅读是非虚构的阅读,看的是两类书,一个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包括春秋战国故事,还有《三国演义》,还有一类是唐诗宋词,这是比较传统的中国家长的儿童教育,所以童书童话这块我是特别缺失的。我很难去体会儿童读到这样一本书的时候的那种感受。我也是今天发了朋友圈以后,有一个以前的学生给我留言。他在一个基金会工作,做扶贫、关照特殊儿童的工作。他跟我说,在他所见到的中国贫困乡村的儿童当中,这本书是TOP1,是孩子们,还有老师们最爱读的一本书。我有点吃惊,我没有想到《小王子》的触角可以伸到这么远的地方。这样一本外国书,能够触动中国乡村的那些孩童,它到底魅力在哪里?我就问了他。他觉得是《小王子》里面的那种处境,那种天真最打动他们。
德国一位很著名的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也研究《小王子》,他提了一点特别重要。他说,《小王子》的写作年代是西方文明与现代世界进入疯狂的年代,语言受到了极大污染的时候。在战争状态中,大家都是恶语相向的,语言已经被污染了。《小王子》这样的书,从语言上来讲,它的那种质感、那种朴素本身就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我读完《小王子》之后,觉得这位作家挺有意思,我当时在德国,就去找作家其他的书,后来找到一套平装本的全集,包括书信,那段时间我对作家的书信特别有兴趣,所以我就先读了书信,读了好多他跟他妈妈的对话,德语当中说“我的小妈妈”。他说:“我特别喜欢我小时候生病了躺在你的怀中,你给我讲故事”,就像小王子说“你给我画一只羊”,他不断地说“妈妈你给我讲个故事吧”。他的人生经历,他妈妈对他的关爱和他很早缺失了的父爱,对他性格的养成影响很大。从心理学分析,他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天性当中有一个永远的儿童。这种男性很难处理和女性的关系,因为没有一个恋人会像妈妈那样对你如此无微不至,没有任何怨言。
从互文性角度来讲,很推荐这本《圣埃克苏佩里传》。看了这本书,我觉得相对于他世俗的人生来讲,他有一个没有完成的人生,正如他那本没有完成的书一样。其实他的一生很多时候是很痛苦的,飞行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他获取自由的方式。
我想起一句话:“人想追求自由而不可得,其实鸟儿也不自由,因为它被捆绑在天空之上。”圣埃克苏佩里最矛盾的地方在于,他希望通过飞翔获得一种自由,在这个自由当中去体会那种孤独,但是他又渴望友谊。在他实际的人生当中,他和很多飞行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孤独,有的时候甚至是享受孤独,和他去寻求一种友谊,寻求伙伴,看似特别矛盾,但是又特别行为一体。这是人在社会上存在的纠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