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中国

穿越时空的信仰和激情

——长诗《卡尔·马克思》序 □严昭柱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100周年的伟大节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10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光荣归于中国人民,胜利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在这欢庆胜利的日子里,抚今忆昔、饮水思源,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始人马克思,充满了崇高的敬意。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足以自豪的贡献。但是,在近代,中国备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经历了百年屈辱和凋零;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进行了各种社会变革和实验,但是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胜利的秘诀。理所当然,中国人民对马克思充满了崇高的敬意。

诗歌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毫无疑义,诗歌当然是诗人个人真情实感的抒发,而只有当诗人激情的迸发合着时代奋进激越的鼓点,当诗人深情的讴歌唱出了人民真挚的心声,这个时候,诗人的歌唱就翱翔在了诗国的珠峰之巅。舒洁的这部新作,不就是在向着这个湛蓝的深空奋飞疾进吗?

当然,写什么是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写是又一个重大问题。具体到舒洁这部长诗,我们赞赏作品对马克思的敬意,同时我们在欣赏时也必定会进一步品味,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这个马克思的形象包含了怎样的历史真实,又浸润了怎样的时代真情?换个角度说,也就是要品味是什么样的历史诗情叩击了诗人的心灵,又是什么样的时代真情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呢?

诗人在“序诗”中透露了全诗的脉络,告诉我们:他将“向着过去遥远的时光飞翔/目的地:特里尔”;“我将踏上一种路途/从中国开始,到你的特里尔/波恩,柏林;到巴黎,里尔/到北美洲,南美洲/回返之后,到印度,俄罗斯/最后,我会到日本/在这广大的地域上/我要去探寻,你的声音/为何幻化为随处开放的花朵/最终/我会回到我的祖国,我将此旅/视为一次心怀肃穆的朝圣”。

诗人画出的这条“朝圣”之旅的路线,正是马克思的人生旅途以及他的思想传播的大致路线。你如果翻到这部长诗的末尾,将全部注释的内容连起来看看,那不恰恰是一部简明的马克思传记吗?

诗人在创作的酝酿阶段,曾集中精力埋头攻读马克思的著作,并搜寻、阅读了多种关于马克思的传记作品。诗人发现:“需要对你一读再读/不仅读你的文字/更要读你的灵魂”。

于是,诗人就带着我们跨越时空,循着他“朝圣”之旅的路线开始“飞翔”,去跟随、去接近马克思的人生旅途和精神世界。在特里尔,他让我们看到少年马克思“通过戏剧看到人类的命运/他爱上诗歌,他因此/正视劳作者的悲苦”,“他确立的人格坐标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看到青年马克思和燕妮美好、圣洁而伟大的爱情与终身的陪伴;看到他“从柏林/到斯特劳斯/他年轻的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问”,“他无比坚定地确立了自己人生的信念/‘为人类服务’”;看到他艰辛、伟大的理论探索,“在缜密的逻辑中寻找路径/如鹰隼在乌云里寻找缝隙/在天空中留下的符号/你为苦难者代言/你落在纸上的每一个文字/都有生命悲悯的体温”,看到欧洲一个又一个帝国对他的驱逐,却无法阻挡他坚定前行的脚步。看到“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成为“旗帜之魂”,“在人类典籍中/只有你的哲学可以形容为旗帜/并被贫苦者所接受”,“共同的旗帜是一种昭示/呼唤为此献身的人/已经献出了自己”;看到《共产党宣言》诞生,“这是光,是惊雷,也如波涛”,这是“人类第一次对苦难与黑暗的声明/一些人觉醒了/一些人集结了/一些人出发了/一些人高举精神的旗帜/沿途呼唤更多的人”,“通过神圣的宣言/你为全世界无产者/指明了未来光明的旅途”。看到马克思在人生的后一个30年,“为了信仰/你甘愿忍受贫困与孤独”,“你在冷漠、傲慢与偏见的围困中/遥指人类桅杆之顶”,“你的心中装着唯一的上帝/——人民!人民/你视人民为母/你视人民为父/你视人民为创造真理的道路”。

这样,诗人就领着我们,“以信仰的名义接近信仰/以爱的名义接近大爱/以飞翔的名义接近苍茫辽远的心绪/以岸的名义拥住不竭的源泉和梦想”,让我们了解马克思是“一个真实的男人,一个充满血性的英雄,一个深刻阐释了世界无产者内心声音的先哲”,“一个立体的、杰出的、不朽的人”。这难道不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由衷敬仰的伟大的马克思吗?是的。

诗人曾多次与马克思的画像对话,他特别写到马克思的“注视”:

我尝试目送你/以诗人的身份,我尝试追寻你的身影/我可以感觉你和蔼可亲的注视/那是你晚年的形象/常常让我联想起自己的外祖父/我相信你目光/你深沉的,干净的目光/你的一尘不染的目光

我承认/你曾影响我少年的心灵/那时,站在你的画像前/我尝试与一位外国老人对话/你的形象和目光让我相信善良/平安的夜晚,长满树木的远山/你的形象和目光,就如我的亲人

后来,诗人又写道:“我承认/在我少年时/我就已经被你的追随者感动/那时,你安息于理想的基石/他们,后来的人们/在苦难的东方大地上/用生命捍卫共同的旗帜/你望着他们,他们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注视/他们是先驱者,这些杰出的人/将旗帜视为最为珍贵的智慧”

诗人在诗歌中告诉马克思:他相信,“你就在那里/在你的世界注视着我们”,而我们“这里,是接受你珍贵遗赠最多的国度”,“你的珍贵的遗赠/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扎下深根”。

就这样,诗人用“注视”穿越时空,沟通着我们和马克思的心灵。诗人在“代跋”中还直接向读者诉说道:“我要说,在今天,我们真的需要这位伟大先哲含蓄的注视,你可以从他的目光中感觉到火焰,感觉到燃烧的信仰与激情,感觉到河一样绵延的爱,感觉到铁一样的真实以怎样的形态接近并揭示了真理。”

在今天,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让我们在马克思的“注视”下,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的伟大旗帜,为中华民族谋幸福、为世界各国人民求发展,不忘初心,继续开拓前进。这是我们对伟大导师马克思最为真挚、最为崇高的致敬。

2021-07-14 ——长诗《卡尔·马克思》序 □严昭柱 1 1 文艺报 content60662.html 1 穿越时空的信仰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