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书香中国

北京,所恋的故乡

——读王海滨散文集《北京人》

□尹小华

品读王海滨的新书《北京人》,令人犹如身临其境般地融入到北京这座古城之中,沉浸在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鲜活的现实生活的氛围里。一时间,各式各样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眼前,让人目不暇接,仿佛感受到了他们似吟似唱的话语和若隐若现的表情。

全书由42篇散文组成,20余万字。32开本,小版心、大行距,封面素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北京人》开列的名单里,我们可以看到黄素影、李健、于蓝、于洋、谢铁骊、杨静、古月、周迅、黄小雷、张铁林、李冰冰、叶大鹰、乔梁等名人,也看到了保安、农民、校长、的哥、艺人、匠人等普通人。在王海滨看来,他们身上既闪烁着耀眼的荣誉和光环,也充满着酸甜苦辣的人间烟火。正因为如此,这些人物才真实可信,乃至可爱。

《北京人》作为多篇目的集合,更能考验一个作家创作视野的开阔度和综合性能力。书中聚集了各式各样在北京做事或谋事的人,涉及他们的艰辛历程、脾气秉性、审美好恶、生活习惯等诸多话题,展现出他们五味杂陈的人生,以及各自的喜怒哀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散文集也可以被理解为采用分散式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像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脊椎,连接着书中人物的筋骨和血脉,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不同的角色。

从2000年初王海滨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以来,至今他在北京已经工作和生活了20年,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人生积淀。从他笔下不同人物身上透射出来的闪光点,组合成了点缀这座城市的一片星河。

真善美是其散文的精神内核,文学与艺术交融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作品富有新鲜感和感染力。王海滨的写作是切肤体验的文字投射,语言清新自然,意蕴深远,简约质朴而又直击人心。

鲍勃·迪伦有言,“有些人能够在雨中感受到诗意,而其他人只被雨淋湿。”王海滨就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具有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他总能发现常人难以察觉的生活之美、人性之美,使每一个细小的场景、人物、故事等,都烙印着他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鲜明的人生态度,呈现出生命的温度。

王海滨初中时就熟读了《红楼梦》,闲暇时还喜欢把其中的情节与时下的人和事结合起来加以评述,最后总爱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结束语。在一线当记者后,每每遇到采访对象,从三言两语中,就能洞察到对方的内心世界;从一颦一笑中,就会捕获到对方的情绪性格。无论多么难以接近的人物,王海滨都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一个与其交流沟通的突破口,使每次采访都能顺利进行且挖掘深刻。《北京人》正是这样挖掘和描摹出来的。

或许还得益于王海滨多年的媒体职业。事实上,有文学底蕴的作家很少是单一化写手。王海滨当过记者,做过编剧和导演,还拥有多年的小说、散文、剧本的写作历练。透过《北京人》,人们可以触摸到作家生命的温度,那既是人生旅途中的鲜活记忆,又是乐观向上的人生境界。王海滨是用心写作的作家,写作也就成了他慰藉灵魂的最高奖赏。王海滨已出版散文集《清水无香》、长篇小说《朝花夕拾1990》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他认为,写作就是心灵在歌唱。

通观这部散文集,每一个人物既相对独立,又隐隐相连,命运走向既有偶然性,也存在生发的必然。我们能听到欢喜,也能听到叹息。作者着眼于人物故事和命运的复杂性,把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呈现给读者,本身就体现了作家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此言解开了王海滨的乡愁心锁。《北京人》滴水见太阳地折射出北京人的新风新貌新气象,旨在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让广大民众深化对北京的认识和了解,使北京成为我们共同的故乡。

2021-07-14 ——读王海滨散文集《北京人》 1 1 文艺报 content60707.html 1 北京,所恋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