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将永远被历史铭记,因为这一天,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了。中华民族从100年前任人欺凌、任人宰割、衰败凋零,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欣欣向荣迈向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100年时间,“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在这庄严、神圣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令,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是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需要践行的重要使命。
众所周知,文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时代。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历史典籍是一个途径,但更多的人恐怕是通过《诗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了解到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同样,我们了解美国,大多也是通过好莱坞电影,通过马克·吐温、海明威、福克纳、斯坦贝克、奥康纳、卡佛、弗兰岑等作家的作品,尤其在那些影视不发达的时代,书籍(主要是文学书籍)是我们了解别国的主要窗口。
100年的党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创作素材。战争历来是滋生文学的土壤,我们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关于这方面的佳作不少,但是继续挖掘的空间还很大。从哲学层面来讲,“破坏”和“建设”是一组对立面,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里面反映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还经历了也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因为改革开放,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我们要通过书写历史,让人们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
我们还应该深入当下的生活。现在的生活用瞬息万变来形容毫不夸张。2020年之前,人们坐火车还需要用身份证取车票,验票进站。经过新冠肺炎疫情,今天进站只需要刷身份证,车票都不用取了。这只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变化。我出生在农民家庭,许多亲戚同学朋友至今仍是农民,自己也在农村工作过多年,自认为对农村工作很是熟悉。2018年开始下乡驻村扶贫,才发现现在的农村已经大不一样。1998年我大学毕业,面对农村的主要工作是收摊派,“三提留”“五统筹”;当下的主要工作是乡村振兴,再往前推,是脱贫攻坚,给农民们送政策、送服务、送资金,一收一送,中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他点点滴滴的变化更多。
这些年一直在学习,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写脱贫攻坚时遇到的几个采访对象,他们都在吕梁。一位是月嫂,30多岁,她的丈夫是司机,儿子读高中。她不是贫困户,但她心甘情愿去当月嫂,认为凭劳动挣钱过好日子天经地义。为了多挣钱,她离开家乡,远赴汕头、深圳,甚至报名去加拿大,因为给那儿的华人当月嫂收入更高。她的想法是,每年换一个国家,今年加拿大、明年美国、后年日本…… 钱也挣了,还能开眼界。去年因为疫情,她不能出国,居然花了两万多元通过网络培训考了五个证,提高自己的“身价”。还有一位做月饼的女工,50岁,因为遭遇家暴,她带着两个孩子离了婚。为了学会电商销售,一次“顶替”村里其他人的名额去参加培训,学完之后觉得不够,又让女儿为她报名再去学习。她们这种学习的劲头,远远超过了我周围许多所谓的“文化人”。在一个山区县采访时,一个村子的人都靠搞装潢维生,我问村支书人们去哪干活,他回答说:“你心有多大,去的就有多远!我们村的人去得远了,有去北京的、上海的。”我提到的只是个别一些人,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他们活跃在各个阶层,他们汇聚起来,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新人物,他们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新时代精神。总书记强调,“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书写,我们永远应该铭记,永远应该践行。写好这些人,我们就会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总书记还强调,“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如果说上面的内容表达的是写什么,下面这段是指明怎么写,首先是学习借鉴,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这里既包括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国外的文化精华。其次是写作的态度,要抱着建设性的目的,真诚客观地去写。我读狄更斯和契诃夫的作品总是被震撼,因为他们的作品里充满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充满对人的同情和理解。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也应该拿出自己的爱,写好我们的这个时代,写出时代的精气神。
(作者系青年作家、山西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