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纪念文学研究会“儿童文学运动”100周年 □王泉根

202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100周年,也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文学研究会发起“儿童文学运动”100周年。早在1929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执教新文学课程时编写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就独具慧眼地在文学研究会的栏目里,特别标明“儿童文学运动”。这份《纲要》虽只是一个纲目性的章节提要,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字,但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出一个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参加者和学者,对文学研究会发起的“儿童文学运动”的特别关注与充分肯定。历史需要铭记,文脉自应赓续,文学研究会发起“儿童文学运动”100周年,应有纪念性的文字。

关于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者为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许地山、王统照、郭绍虞、耿济之等12人。1921年1月4日,该会在北京中央公园正式宣告成立,推举郑振铎为书记干事,确定由沈雁冰(茅盾)在上海主编的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文学革命的主将鲁迅虽没正式加入该会,但他与该会观点接近、关系密切,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文学研究会会员录》上先后登记过的有172人,主要成员包括朱自清、冰心、庐隐、王鲁彦、俞平伯、徐玉诺、赵景深、谢六逸、夏丏尊、胡愈之、丰子恺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理论家和翻译家。他们有组织、有纲领,有自己的阵地《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后改名《文学周报》)、《诗》月刊,并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25种;有自己的代表性作家与理论家,茅盾与郑振铎是该会实际上的理论指导者与“特别能战斗”的两大台柱,叶圣陶、冰心、庐隐、王统照、朱自清、许地山、王鲁彦等则被视为最能体现文学研究会文艺思想与创作倾向的代表性作家。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联系。众所周知,文学研究会的主将茅盾在1921年就已加入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转为正式党员。在《文学研究会会员录》的名单里,有早期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早期中共宣传部部长沈泽民,还有陈望道、冯雪峰、陈毅、张闻天等著名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很早就关心儿童文学。茅盾在1936年发表的《关于“儿童文学”》一文就提出:“‘五四’时代的开始注意儿童文学是把‘儿童文学’和‘儿童问题’联系起来看的,这观念很对。记得是1922年,《新青年》那时的主编陈仲甫先生(引者按:即陈独秀)在私人的谈话中表示过这样的意见。他不很赞成‘儿童文学运动’的人们仅仅直译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而忘记了‘儿童文学’应该是‘儿童问题’之一。” 把儿童文学作为社会问题来看待,强调儿童文学必须直面现实、契合时代精神,这是茅盾儿童文学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一直倡导的现实主义文学理想的具体显现,在理论上把脉了文学研究会“儿童文学运动”的儿童文学观,并成为发展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纲领。

1921年到1927年是文学研究会的全盛时期,“儿童文学运动”的主要成就与影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实现的。

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多个“第一”

文学研究会虽成立于1921年1月,但许多成员在研究会成立之前已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工作,这是发起儿童文学运动的重要思想基础与文学准备。但儿童文学得到真正重视与发展,并形成一个“运动”,取得多方面的卓越成就,则是在文学研究会作为一个文学社团、组成一支创作力量以后的事。

从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考察,文学研究会所持的文学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以及贡献卓著的创作实绩,曾给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坛以极其深刻的影响”,在五四文学革命到30年代的左联文学之间,“实际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作用”(任访秋:《从文学流派上看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从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考察,文学研究会响应了五四的时代要求,开始了儿童文学的拓荒工作,在20年代掀起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儿童文学运动”,以创作为中心,并在理论、翻译、编辑、出版等儿童文学系统工程建设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把中国的儿童文学大大地推向了前进,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历史已经为文学研究会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树立起了闪光的丰碑,试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儿童文学领域的下列史实:

中国第一部由作家原创的短篇童话集是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叶圣陶的《稻草人》,它被鲁迅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中国第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白话诗集是1925年北京朴社出版的俞平伯写的《忆》;

中国现代最畅销的儿童散文集是冰心在1923年至1926年写的《寄小读者》,此书自1926年出版单行本,到1941年,即印行了36版;

中国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是黎锦晖在1922年创作的《麻雀与小孩》,他写的12部儿童歌舞剧曾在二三十年代风行全国;

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儿童图画书是1922年郑振铎创作的《河马幼稚园》,后起模仿的续集数不胜数;

中国现代最受欢迎的外国儿童文学译作是1923年夏丏尊翻译的《爱的教育》,此书曾再版30余次,成为二三十年代许多中小学生的必读之书;

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理论集是1924年赵景深选编、上海文化书社出版的《童话评论》;

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儿童刊物是1922年1月郑振铎创办并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儿童世界》;

中国最早设立《儿童文学》专栏的大型文学刊物是20年代文学研究会主编的《小说月报》;中国第一次专为外国儿童文学作家设立专号,大张旗鼓进行介绍的是1926年文学研究会主编的《小说月报·安徒生号》。

试问,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坛有哪一个文学社团对儿童文学做过这么多的开创性贡献?又有哪一个文学社团在20年代从创作、翻译、研究、编辑诸方面关心过年幼一代的精神食粮?除了文学研究会,我们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因此,我们肯定20年代文学研究会全盛时期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巨大贡献,是有充分根据的。朱自清在评价五四文学革命中蜂起的新文学社团的历史功绩时,唯独为文学研究会写下了“儿童文学运动”,肯定了他们对儿童文学这一领域做出的独特成就,这确是文学史家的卓越史识。

团结在文学研究会旗帜下的儿童文学队伍

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团结了五四前后出现的一大批热心儿童文学的作家,在文学研究会的旗帜下,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支强大而有力的儿童文学队伍。

20世纪初,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儿童刊物为阵地,逐渐集合了一些儿童文学工作者,但人数不多,影响不大。1920年12月,《新青年》载文发出呼吁,“希望有热心的人,结合一个小团体”,着手从事儿童文学工作。在现代儿童文学的垦拓时期,组建这样一支热心为儿童服务的队伍,实在是非常必要、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支队伍的结合,历史地落到了文学研究会身上。从文学研究会成员个人的经历考察,他们中的不少人,尤其是骨干作家如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在加入团体之前就已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有的在出版机构担任儿童读物的编辑,有的在小学校长期任教,有的热心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也有的很早就开始研究童话、儿歌。正由于他们同声相应,有着共同的爱好与追求,所以他们集合在文学研究会的旗帜下时,自然更能联络感情、互相促进,集中力量推动儿童文学向前发展。文学研究会团结的儿童文学力量是一支非常出色而又有自己特色的队伍,他们都有童心似火烈,在建设新文学的同时,又肩负起了建设儿童文学的使命。这支队伍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人数众多,阵容整齐。据“文学研究会会员录”提供的资料,文学研究会会员曾从1921年成立时的21人,发展到1926年的172人。据这份“会员录”,就可以发现很长一串对儿童文学卓有贡献的作家名单。他们是: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冰心、周作人、赵景深、俞平伯、王统照、夏丏尊、丰子恺、胡愈之、黎锦晖、严既澄、徐调孚、刘大白、刘半农、周建人、高君箴、耿济之等。如果我们再把曾经发表过儿童文学创作、译作和评论文章的文学研究会作家名单开列出来,那就更多了,诸如许地山、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徐玉诺、刘延陵、谢六逸、张近芬、顾颉刚、傅东华、顾仲彝、褚东郊、朱湘、沈泽民、胡仲持、郭绍虞、黎烈文、徐蔚南、耿式之、章锡琛等。他们或创作,或翻译,或研究,或编辑,或采风,从各个方面切切实实地培植儿童文学。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从五四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的儿童文学主要就是由这批作家维持着局面。

第二,骨干重视,卓有实绩。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与骨干作家都非常关心儿童文学,他们不仅是儿童文学的热心倡导者,而且是卓有实绩的积极组织者与实践者,其中最突出的是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冰心、赵景深。茅盾和郑振铎先后主编《小说月报》,他们的主要精力虽然集中在成人文学的建设上,但对儿童文学也十分关心。

茅盾早年曾在商务印书馆编辑《童话》丛书,他发表的第一篇童话就是《大槐国》(1918年)。1920年,他接手主编《小说月报》之后,仍然满腔热情地关心着儿童文学,在30年代先后写了十多篇有关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评论文章。郑振铎在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后不久,就创办了《儿童世界》。他亲自动手为孩子们创作,共写了童话、故事43篇,低幼图画故事46篇,儿童诗30首;撰写了关于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评论文章21篇;翻译了24篇童话、两部寓言(《莱森寓言》和《印度寓言》)、一部外国民间故事(《高加索民间故事》);此外,他还翻译了被誉为“描写儿童心理、儿童生活最好的诗歌集” 的印度泰戈尔的《新月集》以及希腊神话等。郑振铎可谓是儿童文学的多面手。

叶圣陶和冰心的贡献是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他们向来被视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泰斗。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整整影响和感动了几代少年儿童,这是两部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赵景深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一位翻译、创作、研究儿童文学的多面手。他贡献了65种儿童文学读物(其中图画书54种)、3种童话专著《童话概要》《童话论集》《童话学ABC》、两种儿童文学研究资料《童话评论》《〈儿童文学小论〉参考资料》,这在现代文坛是罕见的。作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的王统照、许地山、耿济之等,也曾以自己的创作或译作对儿童文学做出过贡献。正由于文学研究会有着这样一支极其关心儿童、热心儿童文学的核心力量,所以在他们的积极倡导与影响下,文学研究会作家普遍关心儿童文学,他们所主持编辑的刊物与丛书十分重视为年幼一代提供精神食粮。这种精神蔚然成风,并得到长期坚持。

第三,人才济济,实力雄厚。文学研究会出现过许多一流作家、诗人、学者,如茅盾、叶圣陶、郑振铎、冰心、俞平伯、朱自清等。由大手笔来搞“小儿科”,再加之有一颗炽烈的童心,他们的作品与文论自然卓然可观,引人瞩目。考察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各种儿童文学建设人才几乎都集中在文学研究会队伍里。例如,创作艺术童话取得卓越成绩的有叶圣陶、郑振铎;写过优秀儿童散文的有冰心、许地山、丰子恺;在儿童小说与儿童诗创作方面产生较大影响的有王统照、俞平伯;对发展儿童戏剧做出特殊贡献的有黎锦晖;在编辑儿童读物方面积累新鲜经验的有郑振铎;对建设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卓有成果的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此外,文学研究会不少作家精通外语,有较丰富的外国文学知识和深厚的外语修养,因此翻译外国儿童文学得心应手。其中成绩卓著的翻译者就有郑振铎、茅盾、夏丏尊、赵景深、胡愈之、徐调孚、傅东华、谢六逸、高君箴、耿济之、张近芬等。显然,这是一批难得的儿童文学建设人才。

第四,童心不泯,始终关心。文学研究会作家群热心儿童文学不是一时一事,他们把这一工作当作时代的“崇高的使命”,以真挚亲切的感情始终关心着儿童,关心着儿童文学的建设,最突出的莫过于茅盾、叶圣陶、冰心。茅盾在1934年至1936年创作了一批儿童小说,其中《少年印刷工》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中篇儿童小说。叶圣陶在30年代先后创作了童话《火车头的经历》《鸟言兽语》与儿童小说《一个练习生》《寒假的一天》《邻居》等。冰心也有新的儿童诗文问世。丰子恺在40年代创作了《伍圆的话》《明心国》等20多篇童话和儿童故事,他还长期坚持为孩子们创作妙趣横生的儿童漫画。许地山在香港《新儿童》杂志上发表过《莹灯》《桃金娘》等童话;其他如夏丏尊、徐调孚等,也曾长期从事少年儿童读物的编辑工作。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历史已经证明,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光荣的拓荒者与建设者,是五四以来在现代儿童文学建设方面最有成就的文学社团。正是他们最为热忱地响应鲁迅“救救孩子”的时代号令,积极投身于服务儿童、垦辟儿童文学的光荣事业,用自己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的巨大实绩与切实努力,开创了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新纪元,加快了现代性儿童文学的发展步伐,书写了永志史册的“儿童文学运动”的历史篇章。

2021-07-26 ——纪念文学研究会“儿童文学运动”100周年 □王泉根 1 1 文艺报 content60860.html 1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标志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