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专题

绘制安徽脱贫攻坚的“全景图”

□陈振华

长篇报告文学《我们的村庄》是脱贫攻坚叙事中的“安徽故事”,是重要的时代纪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叙事。概括起来,文本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绘制了安徽脱贫攻坚乡村叙事的“全景图”,充分体现了脱贫攻坚叙事的在地性、全面性、深入性。脱贫攻坚的“安徽故事”覆盖全省16个市,每一个地级市选取一个脱贫攻坚的故事标本。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普遍性,既有地域性的个性化特征,又具有基本的共性。16个乡村脱贫的“样本”,全面呈现了安徽乡村脱贫的总体风貌,这是一份珍贵、波澜壮阔的脱贫历史档案,也是写给未来的“史记”,在新时代安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历史转折点上,真实记录了安徽乡村的历史性变迁。四位作家以自身的情怀与努力,状写了安徽脱贫历史进程中的壮丽篇章。作家选取哪一个村庄作为叙事“样本”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涉及采访、调研、深入了解的外部问题,更涉及作家的生活认知、精神结构和思想情怀,每一个样本的选择与细致叙事都体现了作家的良苦用心和艺术上的认真考量。

其二,这些纪实叙事充分体现了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写作情怀。延安时期就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前线,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贴近人民,作家们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无论是“为百姓的写作,还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对百姓生活的熟稔,和他们情感的拉近,甚至打成一片,才能够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心灵的内部。四位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们不仅仅是在脱贫攻坚叙事中到人民中去,在既往的小说创作中,如走淮河,皖西红色叙事、乡村叙事等等,都有大量深入生活、深入实地的经历,他们从生活一线,从人民生活实践中获取第一手素材,当脚步在丈量乡村大地的时候,作家自身的主体性建构融入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生命体验的很多元素。文本中,我们能读到作家在字里行间的主体性生长以及作家对生活的审美与生活的认知之上的审美介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家创作的主体品格、道德维度以及价值判断。

其三,脱贫攻坚是新时代的国家叙事、宏大叙事,它和既往的革命叙事、红色叙事、反腐叙事、改革叙事等一样,成为主旋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主旋律文学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或不被重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我们的文学对现实的“当代性失语”。我认为当代主旋律文学及时回应时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关切,铭记中国现代性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历史事件,在文学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学史意义。自然,《我们的村庄》也是对时代的真切回应,余同友、苗秀侠、罗光成、储劲松四位作家写了16个安徽乡村脱贫故事,他们是安徽脱贫攻坚历史进程的“书记官”,全景式地记录了安徽脱贫攻坚的真实历史。作家们在这些样本中,写出了我们的村庄由静态、凝滞的贫困历史转向了动态、充满生机的脱贫现状。脱贫不仅仅是外在乡村形态的改变,村庄人的观念、思想、意识也随着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同时文本也真实反映了脱贫攻坚引领者——驻村干部主体性的成长与自我意识的涅槃。

2021-07-26 □陈振华 1 1 文艺报 content60882.html 1 绘制安徽脱贫攻坚的“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