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艺术评论

笔尖行走的设计艺术

□何 美 何 勇

“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切实发挥美术、艺术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张羽新近出版的《行走的笔尖:设计师手绘札记》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该书通过“手头功夫”“设计表达”“城市旅绘”“日常北京”“吃的故事”“喵无处不在”等各章,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建筑设计与城乡生活中的美妙图景,可谓雅俗共赏。

该书的纯黑封面设计与绚丽多彩的内文构成了强烈反差。开篇起于圣索菲亚教堂澄碧的塔顶,俯瞰晶莹的白雪与起舞飞翔的白鸽。接着在《哈尔滨斯大林公园的跳舞者》一图中,用色块、线描点染雪景,在江边公园的冰面上载歌载舞的小黑猪们,就像一群快乐的音符。书中,作者笔下的丽江玉龙雪山,“灰色的玻璃窗框是雪山温柔的画框”;2020年初北京接连的两场雪,也有各异其趣的构图设计。至全书最后一幅画《飞鸿踏雪》,则卒章显志,以黑白水墨画般的质地呼应苏轼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素净雪景、黑白素描、多彩画面贯穿全书,插页、折页和拉页等也颇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书籍装帧设计的匠心。

除了雪景,各地景物在书中也占了颇多篇幅。如《阿尔山》,大草原、蒙古包、蜿蜒的铁路、林区的棕熊、湖畔终于等到松果落下的小松鼠,还有画作上的纹饰与蒙古文字等,都充满民族地域风情;画城市生活,又可见闲情野趣,如记录海淀公园,既有游客拍照、放风筝的黑白速写,也有荷塘秋韵倒影涟漪的彩绘描摹。张羽在北京潭柘寺、延安窑洞门窗等各地风景建筑中领悟元代黄公望的《写山水诀》,在《西安法门寺大佛》中领悟石涛和尚以画修持的奥妙。去汉中,错过油菜花的花期却看到民俗民风,画下小女孩勤劳顾家的情景……美无处不在,从心中自然流淌到画里。作者笔下的风景有感情,于风景中画出了一种精神状态。

景物之外,动物也是主角。《童年的家》就像一个天人合一的后花园,有蜻蜓、蝴蝶和姐姐的捕虫网,各色大鸡小鸡、大小老鼠、昂首阔步的鹅、龇牙咧嘴的黄鼠狼等。“喵无处不在”一章,画下了三只猫在疫情期间同作者居家办公时的陪伴与戏耍:猫儿“混”在地毯图案里和她“躲猫猫”,钻进俄罗斯套娃里正襟危坐,半夜在小区里“群神”开会等图景令人忍俊不禁。《猫在家中》以黑猫视角看窗外楼群、追逐飞鸟。《把可爱的人都想成猫》更是以拟物视角展现出作者眼中生活的美好与温情。

设计师在“喵星人”世界里表达对专心创作悦人悦己之画的追求,还通过线性表达、线条组合、体块明暗、空间转化、造型创作等营造出可感、可知、可认同的空间,生成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社会公共意识。俯瞰疫情期间的小区,感恩快递与外卖小哥,这俯瞰视角出自其多年形成的专业习惯,“像鸟一样”体验对空间结构和格局的整体把握。而《B367工作室》的“鱼眼”畸变中,穹顶之下的雕塑、画作、调色盘以及书刊、茂盛的绿植、肥壮的蜥蜴等,则构成了丰富的文化生态环境,使画作充满戏剧效果,就像人生舞台的凝聚。“B367”是作者博士后合作导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的工作室,苏丹教授和同门看问题的多元视角,触动了作者独立创新的思考。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艺术和建筑本硕,到同济建筑博士,再到美院博士后、建筑大学教师,张羽这部新作给我们带来了颇多沉浸体验和艺术启思。在笔者看来,能有这样的创作积淀,一是有兴趣爱好的动力。因为着迷生活,想要创作,总有画的冲动。闲绘、涂鸦,舒缓心情,用艺术的形式记录生活,用一笔笔线条汇成造型、肌理、质感和生命力,缔造设计艺术的百草园。

二是有专业技巧的基石。手绘的功夫、设计表达的能力,是设计师的“看家”本领。《延安红色之旅》系列中,既收录了杨家岭、凤凰山、宝塔山和梁家河等手绘地图,还有各款窑洞门窗装饰工艺,如木刻版画版的奋斗青年,还有对完整建筑立面的细致描摹等。第比利斯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圣彼得堡建于1968年的国家机器人研究院、苏联构成主义建筑组图等,表现出形式与结构的紧密结合,作者笔下的建筑不只是工程,更兼具浪漫主义和科幻感,展现出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碰撞、交错的图景。

三是有艺术日常的本心。美术创作并非只要观念新、形式新,关在画室里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画家倘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生活也是艺术。经常可以发现美,笔尖就能时有创新。创作经年,张羽用对美好生活的细腻刻画,表现出一种充满意趣的生活美学,这来自作者对生活的发现、热爱和真诚的表达。

2021-08-06 □何 美 何 勇 1 1 文艺报 content61041.html 1 笔尖行走的设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