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深圳关外的宝安、龙岗两个区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完成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造工作。据统计,2018年底,深圳已有股份合作公司1045家,股民298474人,总资产1500亿元。这些股民,正是这个当年南海边小渔村上的原住居民们。他们如何从一个守着土地生存了半辈子的农民变成今天的大湾区的居民,是我一直关注的事情。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汇聚了全国人民的心血与期待,敢拼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实践,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深圳作家,我深切懂得自己是文学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受益人。深圳作家生逢创作和发展的盛世,如何书写这片火热的土地,对每位作家来说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出于自身的原因,我与外界接触并不算多,对基层生活了解有限,对工作以外的事情所知甚少。经过20多年的创作,吃空用尽了生活的老本。面对社会巨大变革,思考视角固化,对世界与自我的观察、理解、表达上也有了惯性和模式,这让我常常感到不安和焦虑。广东作协组织的深入生活主题创作活动,及时为我破解了因对基层生活、市井生活了解不足而导致的创作瓶颈的问题。我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深入生活期间,我不断与原村民交朋友,克服各种困难深入交流。查找资料,学习有关政策,翻阅有关历史档案。深入采访过40多位村民,至今与5位村民保持着密切联系。过程中我看到了热情似火、扑面而来、日新月异的深圳,每天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景象。我不断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对流中,基层社会的结构性问题的存在。通过深入生活,我了解到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原村民的喜怒哀乐,真切感受到了时代留在每个人身上的烙印和命运的拐点。在与原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交出的是信任和真情,有的原村民把家里的事情告诉我,希望我帮忙想办法出主意。2019年我先后吃过3个社区的年夜饭,参加过两位原村民的生日宴,与多个原村民做过深入交流。
深入生活是重塑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熔铸大我的过程。通过结交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朋友,我深切感受到了原村民朴实的情感、真实的疼痛和当下的困境。正是这点点滴滴,不断地在校正着我的想法,影响并改造着我的小说观和生活态度。在与多位股民交流时,我深入了解了工业园区的使用和闲置土地情况,参加股改会议,掌握股改进程,了解原村民当下的困境;采访多位赴港工作的原村民时,发现了他们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深入问题家庭走访时,见过被家暴的妇女和走上歧途的少年;与外来媳妇、外来女婿交流时,发现了他们因文化差异而改变的初衷;在市、区查找有关史料时,不只了解到他们当下的处境,也看到了他们从水上到陆地,从农民到居民颠簸的半生。
主题创作并非易事:需要扎根土地,深入生活,并尊重日常逻辑;需要不断发现并认识自己的短板和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各种史料,掌握各领域的知识,了解相关政策,不断发现自身的盲区,并打通各种壁垒;需要了解当下社会变革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同时又不能被材料束缚、被眼前图景遮蔽,失去作家独立的判断并限制想象和思想的飞翔。在深入法治、司法、妇联、戒毒所等部门调研,参加社区经济、社会治理等会议,与街道、社区负责人交流时,我了解到街道和社区的工作量已十分饱和。
作为作家,我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困惑。毕竟我要描绘的是有关这个群体的、命运的大事,他们的人生比舞台上的戏剧更加蹉跎,更加辗转,更加跌宕。他们不只是纸上的人物,而是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深圳原村民,40多年来,他们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用特有的方式做出奉献,这也是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最先想到了陈有光这个人物,一个脱离集体后又重新回到集体怀抱的深圳原驻民,其次是围绕他一家发生的各种故事:包括阿见惦记他的老屋和宅基地,采取各种不法手段要骗取集体资产;包括社区干部钟欣欣好大喜功,简单粗暴一错再错;包括为了保住陈有光的房产而一意孤行、违反章程最终被撤职的社区原主任;包括多次尝试说服陈有光带领全家学习技能,参加公司活动,重新回到集体怀抱,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任社区主任郭正安……
写作是一个作家暴露自己短板的过程,也是一个作家认识自己的过程,是梳理和反思的过程,也是不断成长的历程。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储备不足都将影响作家的心态和作品的深度、广度。当我再次读到《创业史》,不禁被柳青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十年磨一剑的雄心和毅力所感动。时代呼唤着与现实生活同行的伟大作品,而一个作家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这就需要作家们在生活中扎下根来,在一次次磨炼中掌握创作要领。深入生活不是一时一地,而是作家永恒的课题,需要贯穿到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去。深入生活主题创作活动是广东作家创作上的机遇,也是我人生的重要节点,通过深入生活和不断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与努力的方向,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收获了蜕变与成长、耐性与毅力、理解与宽容,人生也将变得开阔和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