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是万木葱茏的时节,我们来到了井冈山。行走在竹林翠海中,“八角楼上的灯光”“朱德的扁担”“井冈翠竹”等童年听到的革命故事迎面而来,如今我们来到了历史现场,仿佛听到了革命的枪声和悠远的回响。
井冈山是一座革命的山。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在历史上并不是一座名山,但因为与中国革命、三湾改编、“农村包围城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便与中国革命一起载入史册,成为一座少有的名山。泰山因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而著名,可以说是圣人之山;梁山因众多江湖好汉聚义而扬名,可以说是好汉之山;那么井冈山则是“革命之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大革命”失败之后,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面临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处在生死关头,何去何从?正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失败的队伍走上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新的革命道路,从而扭转了革命形势,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光辉时刻,我们来到了井冈山,站在黄洋界、小井红军医院,站在北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回望我们党100年来所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为革命奋斗牺牲的先烈,如果能看到今日之中国,会感到何等的欣慰啊!我又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那么艰苦的道路我们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
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童年时我们都很崇拜英雄,我崇拜过武松、孙悟空,但到后来我才意识到真正的英雄不仅在于武力,更在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在于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大智,在于为了理想而牺牲的大仁。井冈山就是这样一座英雄的山,在革命斗争处于紧张激烈的情形下,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经典文章。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毛泽东理论、政论文章创作的高峰期,他既有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胸怀天下,又结合井冈山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迷信,不盲从,面对党内外的质疑和辩驳,写下了这些触及中国革命根本问题的文章,“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在文体上,这些文章清晰明快又生动活泼,既有马克思主义无可辩驳的逻辑性,也有贾谊、韩愈等人政论的气势,形成了毛泽东文章的独特文风,影响了一代代中国青年。在井冈山精神座谈会上,我们见到了曾志、毛秉华等井冈山战士的后人,他们讲述了先辈和他们自己的故事,平实的叙述中隐藏着沧桑和血泪。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留下和没有留下名字的先烈,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中国人的脊梁。
井冈山是一座浪漫的山。在井冈山,毛泽东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等诗词,留下了“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黄洋界上炮声隆”“风卷红旗过大关”等经典名句。我们很难想象在枪林弹雨之中,毛泽东是如何构思、创作出这些诗词的,我们也很难想象,“西江月”“蝶恋花”“减字木兰花”等充满唯美主义色彩的传统词牌,如何在毛泽东的笔下转化成豪气干云的风格,这是比苏轼、辛弃疾更加豪放的豪放派,是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又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是其中的名句。不只毛泽东,陈毅在井冈山斗争期间写下了《红四军军次葛坳突围赴东固口占》,其中有“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之句。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董必武、何长工、萧克等领导人重上井冈山,也都留下了诗词文章,郭沫若、李瑛等文坛名家也写下了他们的篇章,此后的名家留下的文章就更多了。井冈山不仅是一座革命的山、英雄的山,更是一座浪漫的山、文学的山,它镂刻在我们民族集体记忆的最深处。作为后来者的我们,最初就是从这些诗词文章中走进井冈山的,“风卷红旗过大关”,充满了动感与壮美,“黄洋界上炮声隆”,又是多么激烈紧张,如今站在黄洋界上,想象当年红军战士英勇搏杀的场面,又是多么激动人心,如果历史可以穿越,我们多想冲上去与他们并肩战斗,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井冈山不仅留在党史上,也深深地镌刻在了文学史上。
夜宿井冈山宾馆,窗外是潇潇细雨。我夜不能寐,走出房门,在竹林中漫步,雨水轻轻敲打着竹叶,发出清脆的声音,引人遐思。我想这样的雨,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和井冈山的红军战士可能都遇到过,可能是在夜袭时,可能是在冲锋时,也可能是在开会时,那么他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他们中有人可能从未感受过细雨带来的清凉,而将感受清凉的机会留给了后人。井冈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红军战士的鲜血,我们作为后来者,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在新的征程上奋发图强,将一个更好的中国留给我们的后人。
潇潇雨声永不停歇,如同绵延无尽的思绪……